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唐昊
机构: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个人简介: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研究员、教授,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美国富布莱特学者,法学博士,研究领域为社会政策、社会组织发展、历史政治学、公益慈善文化、家族文化传承、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美关系等。

    暂无内容
  •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深圳志愿服务事业:探索、实践、创新、示范
    出版时间: 2021年02月
    深圳是我国内地志愿服务发源地之一,作为经济特区,其独特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孕育了国内最早的志愿服务事业。自1989年以来,深圳志愿服务经历了初创发展、规范化发展、专业化发展、跨越式发展和质量发展五个阶段。整体上看,深圳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志愿服务行动蔚然成风,志愿服务组织多元化与规模化发展趋势并存,志愿服务项目类型丰富,激励与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先行先试示范效应明显,社会认可度高。深圳志愿服务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部门联动——由共青团组织牵头、联动各职能部门推进;凝聚共识——上下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精神激励——形成了关爱志愿者的氛围并提倡精神激励;服务常态化——通过志愿服务岗位与项目开发,推动服务常态化与品牌化发展;服务专业化——在已有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模式。当前,深圳志愿服务发展和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制度设计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均衡、行业发展不充分。另外,志愿服务规模化和精细化的发展趋势也对志愿服务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报告认为,管理信息化与精细化、服务常态化与专业化、机制长效化和发展国际化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深圳志愿服务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了推动政策完善、做好顶层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科技协力,开展行业研究,助力服务专业化,加强志愿服务对外交流合作等具体建议。
    关键词:
  • 2019年深圳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02月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拥有专业的知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是深圳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深圳城市服务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深圳大学生志愿者被赋予新的使命,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也面临转型升级的要求。本报告在对深圳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高校管理、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方面总结发展经验;从志愿服务氛围营造、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探究其所面临的问题;从外部环境建设和内部队伍建设两方面,提出了促进深圳大学生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 社会组织服务深圳城市发展
    出版时间: 2020年04月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提供方,在深圳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深圳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深圳社会组织被赋予新使命。本报告基于对深圳社会组织2018~2019年发展情况的分析,总结了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治理功能、服务城市发展战略四方面的贡献和成就,提炼出了深圳社会组织的特色与创新点,提出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圳社会组织服务城市发展的趋势展望。
    关键词:
  • 深圳社会组织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04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颁布,“双区”加持为深圳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深圳社会组织与大湾区其他社会组织合作由来已久,在项目执行、人才培养、政策协同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立体的合作,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在满足湾区政策需求、社会服务经济发展需求、企业社会责任需求和信息沟通合作需求驱动方面,深港澳社会组织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三地由于体制机制的障碍,也面临合作模式缺位、合作资源不足、合作动力不足、信息不对称的挑战。在此发展机遇、需求和挑战下,本报告提出深圳社会组织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合作方向、合作路径和行动建议。
    关键词:
  • 模式创新:影响力投资
    出版时间: 2020年04月
    影响力投资在深圳逐渐从概念走入实践,深圳市社会组织在影响力投资的各个环节,包括项目设计、融资、融后管理、落地实施、制度环境塑造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报告从影响力投资的产生背景出发,分析其概念内涵,介绍国内外影响力投资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分析社会组织在影响力投资中的角色定位及典型案例,并阐述目前深圳社会组织参与影响力投资的情况、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 深圳社会团体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深圳市社会团体总体数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近十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2.91%。社会事业类和慈善类社会团体占比超过六成,经济类社会团体则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作用明显。目前深圳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仍以兼职为主,专职工作人员比例约为两成。收入来源多样化且均衡,提供服务收入、会费收入、捐赠收入、政府补助收入占比都超过15%。整体来看,深圳社会团体发展呈现“降速提质”、行业差别大、区域差别大、国际化步伐加快四大特点,并在相关政策法律环境、人才建设、党建工作、参与基层治理、助力经济建设等方面改革创新。但深圳社会团体发展也面临内部治理参差不齐、行业发展协同性不足、法规政策有待完善等挑战。预测未来深圳社会团体将继续呈现稳健发展的态势,社团进一步多元化和分化,旨在促进社会信任、提供社会资本的社会团体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在深圳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参与奥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团体国际化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满足,成为其发展的新动能。
    关键词:
  • 2021~2023年深圳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本报告结合深圳实际情况,对社会组织作为治理主体之一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方法、困境做了详细深入的梳理,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目前,深圳社会组织无论是在规模、数量还是在发展质量方面,都是能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重要主体。并且,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各个层面的参与及其效果,形成了对党和政府社会治理工作的有力补充。在此过程中还出现搭建政企平台、推进民生服务等诸多亮点案例。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如外部环境尚待优化、自身能力亟须增强等,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应是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公众等进一步强化协同治理,凝聚合力。
    关键词:
  • 深圳社会组织助力“20+8”产业集群发展报告——以行业协会为例的探讨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重塑产业链竞争新优势。基于深圳所提出的重点发展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积极培育8个未来产业对于社会组织层面的需求,本报告对社会组织在“20+8”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社会组织存在可根据产业特点构筑生态体系、围绕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并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推动行业人才体系建设,及搭建政企沟通桥梁与窗口、促进产业的国际交流等特点。针对制约社会组织在“20+8”产业集群建设中存在的诸如缺乏具体政策引导、行业协会未能充分发挥关键作用、行业协会资源分散且自身发展困难,以及企业外迁与人才流失等问题,本报告提出了社会组织助力“20+8”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