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徐丽晶
机构:
个人简介:
图书著作
期刊论文
暂无内容
暂无内容
村庄社会公共性的衰落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本文通过村民在村庄中生活的不同面向来透视黄村公共性式微的机制。互助需要的减少使黄村村民对他人的依赖性大大降低,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层进一步切割了村庄社会,市场化的产品可以替代互助。村庄仍是村民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场所,并兴起了广场舞。村庄社会内部的公与私出现了清晰分离的边界。村民个体在逐步摆脱地方性网络和回报性伦理,村落共同体内生形成的伦理生活正在退场,整全的伦理力量已经式微,以传统伦理为基础的礼治秩序正在逐步退场。
关键词:
就近城镇化的社会后果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本文从理论上论述就地城镇化的社会性后果。集中化、专业化的产业变革加剧了经济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分化,但经济场域中原有的社会关系依然发挥着某些功能。就地城镇化形塑了关注自我呈现的个体,看似热闹非凡的公共空间成为个人社会表演的舞台,具有虚假的公共性。不同场域和情境的互动也体现出差序格局的变化,由于核心圈层结构中后致性关系的渗入,差序格局的个性化和情境化打破了传统社会中稳定的关系结构。
关键词:
第二部分 “生活”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范式转换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20世纪90年代中期,聚义村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经济条件的变化带来了行动逻辑的转换。人们开始将剩余的物质资源与时间资源投入消遣娱乐。家庭内部关系开始亲密化,私人生活中情感不断滋长。本文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4年聚义村出现了一段短暂的生活型阶段。村民对进城和阶层跃迁有了强烈意愿和动力,剩余劳动力为此全部被动员起来投入生产,出现了从生活型逻辑到发展型逻辑的转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