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魏爱棠
机构:厦门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
个人简介:

厦门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

    暂无内容
  • 村庄边界与在地伙伴网络的建构——以城中村社区营造过程为例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本文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社工协助一个社区关系冲突严重的城中村社区解决青年村民漠视公共事务、代际关系紧张问题的过程为例,来探索社工在城中村社区建构在地伙伴网络的实务策略。实践证明,“村庄边界”理论的实务操作化能够成为社工增进城中村社区整合的有效工具。社工进入城中村开展工作,应优先与代表社区行政边界的街道社区办和社区居委会结成核心在地伙伴关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成员在地社会关系圈的优势,跨越相对封闭的社会边界,并在文化边界的基础上建构多元参与的在地伙伴网络。社工在城中村社区工作的介入重点应是针对村庄边界关联处的辅导整合。透过推动参与者导向的营造实践与过程辅导,来促进社区内多元的在地伙伴关系网络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关系整合,从而达到培育社区能力、解决社区问题的目标。
    关键词:
  • 我国城中村改造与社区资产建设的“地方维度”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本文关注中国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实现自内而外社区发展的可能性,通过运用口述史方法分析一个城中村自然村落旧村改造过程的案例,来探索城中村自然村落资产建设的动力机制,为社会工作参与城中村社区建设行动提供启示。笔者发现:城中村自然村落本身拥有自内而外实现发展的能力,但是这种意愿与能力的实现受城中村社区建设行动者理论取向影响严重。只有更多的社区工作者能够关注城中村社区的“光明一面”与内在动力,重视城中村的“地方维度”,城中村社区的“家园资产”才可能被激发与活化,从而以最小的外部资源投入带来社区最大化的更新与发展。因此,社工参与城中村社区建设必须重视将社区干预行动建立在“地方维度”的基础上,促进社区内外多元关系网络的连接与融合,通过构建一个团结凝聚的社区来促进社区内生性发展动力的持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