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陈安
机构: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个人简介:

博士,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与应急评价、管理机制设计、灾难文化、智库方法等。

    暂无内容
  • 2019年河南省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基于万有风险模型的应用研究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与严重性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和决策者的普遍关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重点。本报告以世界风险报告中的指标体系为主要依据,构建符合河南省客观实际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立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模型万有风险模型,计算2019年河南省18个城市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指数,并以综合风险指数排名反映各城市的风险状况。对河南省进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不仅可以为该省的防灾降险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还可以丰富、充实和发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理论和方法。
  • 河南省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万有风险模型的应用研究
    出版时间: 2020年02月
    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广泛性、危害性等特点,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变异和人为影响。如何正确认识与评价自然灾害对防灾减灾工作而言是基础环节,也是重要环节。本文采用符合河南省实际情况的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城市的灾害风险情况进行评价,最终通过河南省各地区的风险指数计算其风险排名并呈现风险地图。评估结果能够清晰地观测出河南省各地区风险现状,有助于政府部门明确防灾减灾的工作重心,进而强化省内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改进风险现状。
  • “彩虹圈效应”的原理分析与实用实例
    出版时间: 2021年09月
    效应普遍存在于学术领域与社会实践的众多方面,对效应的研究是描述探索规律现象及其关系的前提。“彩虹圈效应”来源于一种弹簧玩具,其运动现象存在于管理学领域。本文对彩虹圈运动特点进行物理原理的分析,提炼出彩虹圈的基本形态由基本稳态、启动态、运行态、震荡态和新稳态组成,借此描述和定义“彩虹圈效应”。通过对城乡人口流动和舆情传播的案例分析,确定了“彩虹圈效应”存在的现实依据。
  • 多舆情事件替换效应的耦合机理研究
    出版时间: 2021年09月
    替换效应广泛存在于网络的多舆情事件中,明晰社会影响力内部微观转化可深化对网络舆情中的替换效应的认知,同时为舆情分析提供参考。本文以替换效应中的变与不变为原则构建有限时间内相继网络舆情事件的耦合指标体系,基于物理学中的耦合模型,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实证案例借助耦合度分析方法,分析多个舆情事件间替换现象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计算双重耦合度可评估整个替换现象的表现程度。相继事件间的内外因耦合度差值较小时,内外因共同作用于该耦合系统;差值较大时,可确定替换效应的主动力,进而明确不同因素的微观转化程度,并能确定某事件的公众偏好。
  • 网络众包模式组织机制设计及其风险考量
    出版时间: 2021年09月
    对众包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运用该模式进行创新。本文通过对企业实践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众包模式的组织结构规律。首先,本文分析了众包与外包和威客相比的特点;其次,按照网络社区的成员完成任务是否需要协作将众包分为单独任务型众包和协作任务型众包,并分析了每个类型众包的特点;再次,深入研究众包模式的组织机制,总结出企业端和网络社区端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经过深入研究协作型众包的特点,对企业端提出强专业弱管理的扁平化组织结构的构想,对网络社区端提出优质内容和人才沉淀的管理激励机制。
  • 国际合作反恐应对机制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21年09月
    恐怖主义威胁着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本文以国际反恐合作为主题,从国际反恐形势、国际反恐应对机制、恐怖袭击事件分析和对策建议四个方面对国际反恐合作进行分析,提出当前国际反恐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反恐合作不仅要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演习,更要建立国际反恐合作机制,并建立健全国际反恐法律法规,保障国际反恐合作依法合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