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魏爽
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个人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青少年问题研究、社会工作方法本土化研究、社会工作教育教学研究、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与家庭社会工作。

    暂无内容
  • 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双向社会融入困境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本研究基于对北京市随迁子女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提出双向社会融入困境的概念。由于受到户籍制度制约,随迁子女在教育融入、社会关系融入和心理融入方面均存在城乡双向融入困境并存在潜在社会风险。教育公平的“被剥夺感”极易异化随迁子女的社会心态,社会支持网络的缺失与断裂加大了随迁子女社会化风险,随迁子女家庭应对政策变动所采用的“二次流动”策略致使社会问题丛生。
    关键词:
  • 北京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研究
    出版时间: 2010年07月
    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要求,是社会服务规范化的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要求。2009年北京从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完善相关政策入手,推动了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北京在快速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进程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报告提出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等若干政策建议,以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 2021年北京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实证研究
    出版时间: 2021年02月
    本研究基于北京市流动儿童家长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重点从与家庭教育关联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因素—自身因素”三个维度,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三个维度均对流动儿童家庭的教育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家庭因素,即家庭中教育支出占比越高、家长陪伴子女时间越长、家庭接受教育公共服务越充分,则家庭教育水平就越高。由此可见,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水平受流动人口家庭再生产过程的直接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结构性因素的约束,因此,在对流动人口的家庭教育支持与保障方面,应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弱化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不利因素对代际教育再生产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 离城不返乡:再迁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抉择的动因及其教育期望——基于再迁流动儿童家庭的实证调研
    出版时间: 2022年02月
    父母进京务工,子女随迁周边,其入学、高考等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关注。本研究通过对6户再迁流动儿童家庭的实证调研,发现再迁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抉择的动因主要包含6个方面:家乡社会资本缺失、城市社会资本累积、难舍亲子分离、倚重环京教育资源、父代学历崇拜和子代深造意愿。在诸多因素中,子代深造意愿的强弱和父代社会资本的高低是导致家庭教育期望高低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