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一
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个人简介:

1985年生,吉林四平人,汉族,社会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海洋社会学、社会治理。代表论文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文化适应视角下社区福利服务体系创新研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内涵、问题及优化路径》等。

    暂无内容
  • 中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本文立足于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过去三年的发展历程,详细讨论了示范区的基本内涵、发展所呈现的基本特点,并对建设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预测、判断及对策建议。总的来看,保护环境和促进发展是当前我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当前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基本特点是:顶层设计初步搭建,制度创新稳步推进,自主建设成效显著。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顶层设计的初步完成、示范区数量增加带来的辐射效应等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有:整体性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公民的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水平较低。因此,系统地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必须列入发展日程,重视其发展态势,把握其阶段性特征,科学规划,将“引领方向、增添动力、凝聚共识”运用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素集成与协同过程中。
  • 文化适应视角下失海社区福利服务体系创新初探
    出版时间: 2016年07月
    失海社区福利服务体系与失海渔民文化特质的不兼容,是影响失海社区建设的主要因素。深入剖析失海渔民的福利文化诉求,改变政府、社会的认知偏差,是破解失海社区福利服务建设难题的难点与焦点。当前,将民主制度视为福利资源恰当运用的重要手段,由“维稳型”方法创新转向“民生型”体系创新,设计出符合失海渔民基本福利文化价值诉求的社区福利服务体系,对于加快社区福利服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中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项目是一项重大议题,从这个项目设立过程中我们可以窥探出该项目是探索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同海洋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科学新范式,也是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本报告注重从顶层的制度设计与示范区的建设实践情况两个方面来梳理2018年及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领域的重要事件,并对示范区在海洋经济运行、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和成就进行描述。与此同时指出目前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海洋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海洋渔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匮乏;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不足以及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机制不完善;等等。针对沿海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既有问题,示范区需要对目前的发展做出一个梳理并重新拟定相应的顶层设计,即注重集约利用海洋资源,把海洋生态效益视作一个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从而实现海洋生态文明的全面推进。
  • 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内涵、问题及优化路径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作为拓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和深度的实践载体,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最终目的是探索构建人海和谐的良性运行体系。当前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呈现出顶层设计初步完成、制度创新扎实推进、自主建设成效显著的基本特征。信息革命的深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顶层设计的巨大推动和示范区数量增加带来的辐射延展,以及海洋经济发展、制度建设整体推进、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提升与示范区建设的矛盾,为示范区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应将“系统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到发展日程上,构建以制订建设规划为主体推动建设内容调整,以创新制度体系为主体推动约束激励机制完善,以营造海洋生态文化为主体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建设框架,以期给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带来新的活力。
  • 2022年中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4年04月
    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作为我国保护和维护海洋可持续发展,解决海洋经济、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依托,对保障海洋的良好生态环境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72608475,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抓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报告从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实践出发,对2022年各示范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文化建设以及海洋管理保障五个方面进行梳理。总体来说,2022年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成效较好,海洋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海洋执法能力不断增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参与海洋国际合作与治理日益深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海洋产业结构不协调、近岸海域生态状况不容乐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公众海洋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等问题。未来应牢牢守住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狠抓海洋生态修复,加快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海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营造公众海洋生态文明共识,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 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发展阶段、推动力及理念建构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以创新社会治理视角研判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和理念建构,将有助于厘清其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已进入从被动保护到主动治理的新发展阶段,而在海洋发展快速时期所催生的“海洋生态文明因素”也在考验着政府控制导向的治理路径。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演进同创新社会治理基本内涵相结合是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逻辑。创新社会治理有助于清除体制机制障碍,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有助于创新基本建设方式。基于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树立新理念,新理念强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在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中形成整体、协调观念,形成更加尊重海洋的理性思维,将海洋民生作为发展的基本方向,实现建设过程中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实现人海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