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夏当英
机构: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个人简介: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博士。
    暂无内容
  • 皖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皖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区位、文化、政策、平台等优势,文化产业范围广泛,品牌文化产业持续领跑,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相继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目前,皖江地区文化产业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区域差异大,文化产业链不完整,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对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深入,文化产业融资环境有待优化。为此,我们应确立合作发展战略,带动和加速产业融合;重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建立产业发展智库;依托产业园区项目,整体规划产业发展布局;深入挖掘皖江文化资源,继续打造皖江文化品牌;加大文化产业资金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关键词:
  • 安徽省宗教现状与发展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
    安徽省宗教信仰多元,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并在新时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目前,安徽省大约有信教群众300万人,开放的寺观教堂和各类宗教活动场所有5000余处。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安徽省宗教社会参与和社会影响加强,在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宫观恢复、社会慈善、旅游休闲等方面卓有成效。在社会建设成为国家发展主体目标的前提下,安徽宗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与此相适应,在道德建设、社会服务建设、宗教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 道德的形式与生成:“安徽好人”现象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 2013年04月
    “安徽好人”群体位居全国道德榜样之首,被称为道德建设领域的“安徽现象”。通过对2008年以来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安徽好人”的分析,“安徽好人”可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种类型。“安徽好人”现象表现为,以德性行为释放传统美德的现实价值,践行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新精神,具有开放多元化、草根化、社会公德主体化等特征。道德建设的迫切需求、源远流长的道德文化资源、道德文化大省的构建等是“安徽好人”现象崛起的社会背景。如何进行“好人”建设,是安徽省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 安徽省农村地区传统宗教文化发展现状调查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安徽农村地区存在传统宗教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与各地经济发展、政府支持、文化背景有关,也反映了村民对于传统文化认知的地域差异。宗族文化作为儒教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宗族活动方面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性。在佛教文化传播方面,各地市佛教界非常活跃,而农村佛教显现出草根性、弥散性特征,村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与佛教“复兴”程度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安徽道教主要以制度化宗教形式流行,在农村社会并不普及。庙会源于民间信神活动,现在其宗教色彩已经淡化,但仍可作为村民信神活动的重要载体,皖北的庙会活动明显少于皖中和皖南。目前,国家力量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为农村传统宗教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关键词:
  • 变迁中的安徽城乡家庭结构
    出版时间: 2013年04月
    当前安徽省城乡家庭结构处于深刻变动中,基本特征为:第一,持续减少的家庭人口容量。户均人口数量稳定下降,各地家庭规模降幅有高有低,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快于城市。第二,相对集中的家庭人口构成。3人户以下小家庭所占比重大,核心家庭主导地位突出,扩大复合型家庭逐渐淡出。第三,简化但变动复杂的家庭代际结构。家庭代际层次减少,城乡代际结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未来安徽省家庭结构走向为:家庭规模继续缩小,核心家庭模式更加复杂多样化,并影响着家庭功能的变化。安徽省家庭结构仍保持着同过去文化的连续性。
    关键词:
  • 1949~2020年建国70年来安徽省家庭关系的变迁与发展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建国70年来,安徽省城乡家庭关系处于深刻的变化之中。在国家政策、人口流动、老龄化以及生育观念改变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安徽省家庭结构与规模呈现如下特征:家庭规模微型化,家庭结构简单化;小家庭模式普遍化,非传统家庭模式多样化;城乡家庭结构与规模变化速度在“共性中谋个性”;家庭代际层次数量减少,代际关系简化。这些特征深刻影响了家庭关系的变迁与发展,主要体现为:女性角色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和谐稳定的婚姻关系仍是社会主流;亲子关系成为家庭重心,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婆媳关系彼此协调,媳妇在家庭中作用凸显。要建立新型亲密的家庭关系,安徽省需要在社区家庭支持网建设、特色家庭文化培育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 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报告
    出版时间: 2016年04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体系的建设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安徽省人民政府尤其重视本省的信用体系建设,致力于打造“信用安徽”。本报告首先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安徽省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并指出其在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困难,进而提出突破困境的方法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
  • 秩序变化中的关怀:安徽省“幸福家庭建设”实践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当前,安徽省家庭组织面临抗风险能力降低、公共产品短缺、养老问题严峻、子女教育问题凸显、非常态婚姻突出等问题,出现了对“幸福家庭”建设的现实需求。安徽省根据省情省力,聚焦家庭现实问题,从创业致富、身心健康、和谐文明、奉献互助、平安保障五个方面着手完善家庭系统,努力推进家庭幸福。安徽省“幸福家庭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为:以项目为载体,聚焦家庭现实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合力建设幸福家庭;以制度为保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创新本土化路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