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黄家亮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个人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基层社会治理、法律社会学、农村社会学。

    暂无内容
  • 2019年社区基金会发展的全球视野与中国路径
    出版时间: 2020年08月
    社区基金会最初诞生于美国,并逐渐向全球扩展。在过去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社区基金会历经三次发展机遇期,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的土壤,并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社区慈善模式。社区基金会在向全球扩张的过程中形成了银行模式和聚集模式两种典型模式。中国社区基金会在借鉴全球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需要,在内部治理、资源链接和项目运作三个方面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运作体系。但总体来看,中国社区基金会还处于起步阶段,必须进一步扎根中国本土的制度和文化环境,面向中国社区治理的广阔实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基金会模式。
  • 2017~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会客议事厅”通过民主协商化解社区矛盾纠纷研究
    出版时间: 2021年07月
    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以及社区居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权利意识迅速崛起,当前我国正处于社区矛盾多发期。绝大多数社区矛盾是由社区居民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引发的,需要通过民主协商,妥善兼顾各方合理诉求,找到各个群体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会客议事厅”实践提出的“五步循环工作法”,通过重新梳理社区议事协商流程,着力从源头上化解社区矛盾纠纷;通过创新社区协商的主体、形式和组织机制,实现了社区矛盾纠纷的综合治理。这一实践的创新价值就在于通过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了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从而从根本上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实现社区的和谐有序运行。
  • 社会资源配置模式变迁与社区服务社会化的体制机制创新——以社区服务的“海淀经验”为例
    出版时间: 2022年07月
    北京市海淀区根据时代特点和自身区情,以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为导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动员社会力量,逐渐形成了具有海淀特色的社区服务社会化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的体系化;第二,创新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推进社区服务的多元化与专业化;第三,建设“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推进社区服务的便利化。海淀区在社区服务社会化方面的实践,对于在新时代背景下回应居民多元需求,破解社会资源配置模式变迁下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具有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