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徐延辉
机构: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个人简介:

女,辽宁岫岩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经济社会学。

    暂无内容
  • 社会质量与社会建设的比较研究——基于深圳、厦门和杭州的实证调查
    出版时间: 2014年06月
    社会质量理论是目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新的社会政策研究范式和社会分析工具,本文利用该理论对深圳、厦门、杭州三地社会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其社会质量状况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三地社会建设存在共同问题,包括住房、教育、医疗方面负担重,社会保险覆盖不全面,公民社会的信任度较低以及社会参与程度较低等。文章最后提出加强社会建设进而提升社会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 我国就业质量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1990~2014)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幸福是人们毕生的追求,幸福指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生活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深圳市调查数据,从就业质量角度探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问题。研究发现:就业质量对于居民幸福感的影响非常显著。在就业质量指标中,工作疲倦度是制约人们幸福感提升的关键因素;就业状况越稳定、职业阶层越高,幸福感越强;社会保险对于幸福感的提升也产生了积极意义;个人对失业风险的评估对幸福感产生了明显影响;工作满意度越高,个人幸福感就越强。文章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未来公共政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 创新性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出版时间: 2016年02月
    创新性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进行创新性活动的信念与判断,是个体进行创新性活动的能动性基础。心理学关于效能感的研究大多强调个体因素的影响,缺乏对社会因素的考量。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运用HLM模型考察了社团参与、社区能力对城市居民创新性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居民社团参与程度越高,创新性自我效能感越强,而个体所在社区的能力水平对社区参与和创新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社团参与及社区能力角度入手,提出了提升城市居民创新性自我效能感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 瑞典社会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建设,我们需要汲取他国经验,而瑞典在如何达致一个高质量的社会方面有着丰富的社会建设经验。本文以社会质量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与社会赋权四个维度对瑞典的社会建设加以探讨,以期为我国当前社会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