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曹正汉
机构:浙江大学
个人简介: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图书著作
期刊论文
暂无内容
暂无内容
产权的社会认可机制——对刘世定论文的评论
出版时间: 2014年05月
第一, 在有政府的世界, 产权的社会认可受到两种机制的影响: 其一是强权机制, 即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界定和实施产权; 其二是自生自发的机制, 即民间社会在产权界定上自发达成的共识。 这两种机制经常发生冲突, 因此, 探讨当这两种机制发生冲突时, 在产权界定上如何实现社会整合, 是我们认识产权的社会认可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 在有政府的世界,政治因素是影响产权的社会认可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产权的社会建构逻辑——从博弈论的观点评中国社会学家的产权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05月
就认识中国社会的产权制度而言,中国社会学家的研究有两项主要贡献:第一,揭示了在乡村集体资产的产权界定过程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是依据广泛认同的公平原则来界定的;第二,揭示了在中国社会,产权界定规则是多元的、不确定的,当事人往往依靠自己的“强力”来选择规则和主张权利,只是“强力”的使用也需要遵循某种公平原则,而这样的公平原则也是多元化的。前一项贡献纠正了经济学家的一个模糊认识,即认为“集体产权是模糊的”,因而有助于我们认识“集体产权”的建构逻辑,也有助于认识集体所有制的改革逻辑。后一项贡献则是对演化博弈论的第一个结论——制度演化的“局部遵同效应”——提出了挑战。按照“局部遵同效应”,在中国这样一个紧密联系的社会内部,产权制度在长期来看固然会发生演变,但在每一个时期,产权界定规则将趋于统一和稳定。这一结论显然没有得到中国社会学家的经验研究的支持,而且与他们的经验研究结果相矛盾。
关键词:
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特征是治官权与治民权分设,形成“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中央政府主要执掌“治官权”,即选拔、监督和奖惩官员的权力;至于实际管治各地区民众的权力(简称“治民权”),则交给地方官执掌。只要地方官不违背中央政府所定的大政方针,均可以因地制宜地行使其治民权,灵活地处置所管辖地区的民众事务。这种治理体制包含着降低执政风险的两个机制——分散执政风险的机制和自发调节集权程度的机制,从而有助于治理体制自身的长期稳定。
关键词:
评论 期待一般化模型的提炼——对张惠强论文的评论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张惠强博士撰写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双重推动机制》一文,在探索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成因上,有创新之处。他指出,关于中国地方债务的成因,现有研究主要是强调地方政府的GDP导向,也就是强调地方政府的内在动力机制。张惠强认为,这只是触及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部分原因,未能解释中央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及产生的影响。所以,该文的创新之处是,把地方政府举债融资问题放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框架内来讨论,探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债的软约束是如何形成的。为此,该文提出“双重推动机制”,尝试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动态博弈的思路,揭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如何共同推动了地方政府的债务扩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