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非洲华文教育的兴衰与复苏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十多年里,非洲各地华侨兴起了一股华文学校热。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末,非洲几个华侨较多的地区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华文学校,这段时间可谓华文教育的兴盛期。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特别是两岸对立关系的形成使华人倾向于留在当地,华文教育开始衰落。华人学校停办、转向或合并,又在60~70年代遭遇到极大挫折。从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使非洲国家需要熟悉汉语的人才,华人与中国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些因素促使华文教育开始复苏。本文力图阐述非洲华文教育的兴衰,展现华文学校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演变,并分析非洲华文教育衰落与复苏的原因。笔者认为,诸多因素影响着非洲的华文教育。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和相关政策以及国际环境与居留国的移民政策均为影响华文教育的重要因素。决定因素是华文教育是否与华人青年的就业和前途直接相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