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栗志强
机构: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
个人简介:

河南省劳动科学研究所,高级经济师

    暂无内容
  • 河南省县城农民工市民化及其影响因素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本研究采用了“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通过熟人介绍熟人的方式获得样本,对林州市、安阳县250余名农民工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河南省县城农民工在身份上仍然没有完全实现市民化;从事体力劳动和服务行业的人居多,从事技术类工作的比例极低,在职业上与真正的市民存在差距;参与城镇社会公共事务的比例极低;绝大多数农民工在身份认同上比较模糊;绝大多数城市农民工在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上与城里人的差距不大。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有:县城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性导致农村户籍的农民工无法从身份上融入城市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使得农民工很难产生对县城的认同感;经济收入普遍偏低,影响了农民工经济上地融入;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的普遍欠缺,客观上阻碍了他们在职业上和经济上较好地融入县城社会。本文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 河南省农村居民向城镇迁移意愿及路径研究
    出版时间: 2016年07月
    调查发现,大部分河南省农村居民表现出较强烈的迁居城镇的意愿,但是在他们迁居城镇类型的选择上普遍倾向于选择家乡附近的县城等小城市;与户籍新政出台之前相比,河南省农村居民迁居城镇的意愿略有提升。在迁居城镇的路径上呈现出以家乡附近的小城市为主要迁入地,以工作、婚姻和教育为主要动因,以自己闯荡为主的多元化实现模式,以务工为主、部分居民无固定职业四个主要特征。针对河南省农村居民在迁居城镇意愿及路径方面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 河南省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方法及样本概况,其次说明了河南省城市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现状:河南省城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愿望,包括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愿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来往的愿望。河南省城市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参与,包含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情况;农民工接受政府的帮助情况;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参与情况;农民工在城市遭遇歧视情况。河南省城市农民工对城市的心理认同状况,包括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程度;农民工与家人的联系频率;农民工遇到困难时的求助对象;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最后文章阐述了基本结论与河南省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发展趋势展望:基本结论有河南省城市农民工有着强烈的在城市继续生活的愿望, 尤其是其中的青壮年农民工;河南省城市农民工大多数都愿意和城市人交往;河南省城市农民工在城市里的主要求助对象依然是自己的老乡、亲戚等初级交往圈等。
    关键词:
  •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状况及发展趋势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向往程度、在城市的交际状况、对城市生活方式的融入状况、市民意识及社会参与状况四个方面来论述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状况。认为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城市社会认同,成为真正的市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原因在于城市有关农民工的制度设计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关键词:
  • 方城县W村“光棍村”问题及其治理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由于严重的婚姻挤压,农村“光棍”数量不断增加,在河南省一些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欠发达的村庄,由于“光棍”数量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光棍村”,与“光棍”问题相关的其他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养老问题、社区治理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本文对河南省南阳市W村“光棍”的成因和生活状态进行调研,分析“光棍村”的形成可能带来的后果,探讨如何对“光棍村”进行治理等相关问题。从社区治理角度出发,针对农村“光棍”问题提出一些有实践意义的社区治理对策,以期实现对农村“光棍村”问题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
  •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城市融合状况与前景展望——以郑州市为例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群体特征上显著区别于老一代农民工群体:他们在文化程度上明显高于老一代农民工,基本实现了非农化,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较高,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态度更为积极,收入水平更高,更少感受到来自城市居民的社会歧视。但拥有更少的社会保障,多数人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城市有着更强的归属感和适应性,较好地实现了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城市融合,但是,社会层面的融合依然较为滞后,其原因不仅在于制度不完善,也在于农民工自身市民意识的薄弱。随着城市化发展对高素质劳动力的不断需求,河南省农民工的年轻化趋势将日益明显;其文化程度、个人素质呈不断提升的趋势;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也不再局限于建筑业,他们的就业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随着河南省农民工的年轻化,其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也将越来越城市化,更多的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将逐渐脱离土地、脱离农业,成为新市民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保率将逐渐提高,但是,其社会参与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素质较高,外出打工的动机将显著区别于老一代农民工,他们将不再仅仅为了生计而外出打工,改变生活方式、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动机。但是,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要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成为真正的市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 2018年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孝”观念现状及教育引导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通过对河南省两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尊敬父母”、“经济赡养”、“精神赡养”、“顺从父母”、“厚葬父母”、“留后”、“不远离父母”、“爱惜身体”、“是否赞同将父母送养老院”、“对亲子关系的期望”、“孝是自主行为还是社会规范”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的“孝”观念。研究发现:河南省高校大学生普遍赞同传统的孝文化,对于传统孝道中的“尊敬父母”、“经济赡养”、“精神赡养”等有益思想持普遍认同的态度,摒弃了传统“孝”观念中“为亲留后”、“顺从”、“人身依附”等落后思想,其“孝”观念趋向于“平等”、“独立”,“孝”更多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不是“敬畏”。其次,大学生普遍更愿意将孝道看做是“自主性”行为而不是“社会规范”,认为孝敬父母是自己的事情。再次,“落后”的“孝”观念、不和谐的亲子关系、与父母沟通不够等问题在少数大学生中仍有存在。本文对于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孝”教育引导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