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陈宁
机构: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个人简介: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口与社会保障政策。

    暂无内容
  • 2020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本报告以《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以及2019年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组织开展的城乡社会治理综合调查为数据来源,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社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矛盾化解稳中向好,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公共服务状况仍需改善,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进一步推进河南省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提升公共服务整体供给水平;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筑牢新时代社会治理心理保障;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提高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
  • 2010~2019年河南省人口老龄化态势及应对策略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本报告基于《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等权威数据,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度考察了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以及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研究发现,河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和全国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在21世纪前50年,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将呈现三个阶段,即快速老龄化阶段、急速老龄化阶段和深度老龄化阶段。在此进程中,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呈现六个方面的特征,即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城乡倒置、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家庭结构变迁加剧。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河南面临老年经济保障支撑乏力、健康资源供给不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以及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等困境。为积极应对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以不断提升养老资金保障力度为目标,缩小城乡养老待遇差距;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结构,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充分发挥政府托底救急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拓展农村养老服务;发展银发经济,培育老年服务产业体系;持续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培育老年社会组织。
    关键词:
  • 2017~2019年河南省妇女生育变动状况及政策促进研究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基于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和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河南省样本数据,本报告利用时期和队列分析方法,通过总和生育率、生育模式和队列生育率等指标的变化和对比,考察了生育政策调整后河南省妇女的生育水平及变动趋势。研究发现:一是河南省总和生育率高于全国,并在生育政策调整后出现“政策性反弹”,且这种反弹几乎由二孩总和生育率升高所贡献;二是育龄妇女生育模式出现转变,一孩总和生育率偏低,低龄组妇女生育贡献率下降;三是妇女初婚和初育推迟明显;四是35~39岁组妇女的平均活产子女数和二孩递进比提高,反映了生育政策调整初期效果明显;五是生育政策调整效果存在城乡差异,城市妇女生育水平提升幅度高于农村;六是基于影响出生人口的趋势性因素判断,未来河南省出生人口持续下行将是基本态势。基于此,为实现更替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需要综合施策,宜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第一,完善生育政策,逐步推动家庭自主生育;第二,加大对生育的经济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育儿津贴制度;第三,构建城乡有别的差异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第四,进一步完善0~3岁婴幼儿托育照料服务体系;第五,从更高站位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
  • 2021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
    出版时间: 2021年07月
    本报告以《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以及2020年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组织开展的城乡社会治理综合调查为基础,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社会安全形势整体平稳,社会矛盾化解稳中向好,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公共服务状况不断改善,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进一步推进河南省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动民生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优化社区治理共同体;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强化数字化治理手段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关键词:
  • 2016~2020年河南省生育支持服务供需现状及其优化路径
    出版时间: 2021年07月
    本报告以2019年河南省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河南省生育支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状况进行了深度分析。调查数据显示:第一,产前生育服务的供给效果不佳;第二,城乡产后生育服务供给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第三,非农就业育龄妇女产假普遍不足180天;第四,育龄妇女产假期间工作福利降低;第五,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第六,未入托婴幼儿托育需求旺盛;第七,育龄人群对社区托育服务的需求较高;第八,全托和半托机构需求较大;第九,育龄妇女群体对于不同婴幼儿照护政策的需求迫切程度不同。当前,河南省生育支持服务体系构建面临服务供给和需求的适配性失衡,主要体现在育龄人群的孕期保健服务供给水平有待提高、育龄人群的产后健康服务供给不足、育龄人群的职业发展权益难以保障、托育服务供需失衡现象突出等四大方面。优化河南省生育支持服务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整合现有碎片化的生育服务,构建女性生育全过程服务链条;二是增加高质量的托育机构供给,构建多元完善的托育服务体系;三是扩大生育津贴覆盖范围,重视税收政策的生育激励作用;四是搭建托育服务机构公共交流平台,提升托育服务供给质量;五是关注育龄群众政策需求存在的异质性,提高婴幼儿照护政策供给的精准程度;六是完善劳动就业政策,保障女性劳动就业权益。
    关键词:
  • 河南省托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问题与优化路径
    出版时间: 2022年10月
    本报告以2021年河南省18个地市托育机构调查数据为基础,深度考察了河南省托育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与发展困境。调查表明:河南省托育公共服务供给主要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育公共服务供给增长较快,但整体供给水平不高;二是各地市托育服务供给水平差异较大,济源、安阳排名靠前;三是托育供给模式多元化,以幼儿园托班为主;四是供给性质呈现“民办主导、公办薄弱、单位办滞后”的特点;五是托育机构发展呈现“地市不均衡”和“区域集聚”的特点。当前,河南省托育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托育服务供需失衡与利用不足并存、保教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民办托育机构运营压力较大、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跨部门综合监管职能定位不够明晰等方面。提升河南省托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调节供给结构由一元市场主导向多元主体并进转变;以托育券等政策支持体系建设提升托育服务效能;推动托育机构服务向社区下沉;加强托育人才准入和培养机制建设;持续提升托育行业治理能力;以托育社会化生态营造推进托育服务模式转型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