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徐霄健
机构:曲阜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海洋社会学。

    暂无内容
  • 中国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通过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为“海洋非遗”)相关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本报告对2018~2019年我国“海洋非遗”的保护举措及其所取得的现实成效、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了客观的梳理和总结。从总体上看,2018~2019年我国“海洋非遗”形成了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保护举措和发展模式,其中“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海洋非遗”的传承、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另外,在国家大力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海洋非遗”的保护工作在助力沿海地区产业融合、推动海洋文化生态区建设、促进海洋文化精品包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2018~2019年,我国政府重点在政策制定、对外宣传和品牌塑造等方面加强了对“海洋非遗”的项目申报和产业价值的开发。由此,我国初步形成了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海洋非遗”发展模式。
  • 2022年中国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4年04月
    2022年,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文化建设目标。基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我国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海洋非遗”)工作本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开拓创新,推出了更多能够增强人们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和成果。2022年,我国“海洋非遗”在发展中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和进展,形成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发展局面,深耕文化价值的形式逐渐多元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相关保护与传承机制不断完善,品牌的塑造力与创建力显著提升。2022年,我国“海洋非遗”在保护措施方面有三大亮点,即主动探索“海洋非遗”现代融创发展新模式,积极构建有吸引力的“海洋非遗”主题活动,不断创建“海洋非遗+”载体的新业态发展模式。2022年,我国“海洋非遗”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整体性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护与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数字化保护手段发展潜力受阻等发展问题,下一步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