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唐守祥
机构: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

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问题。

    暂无内容
  •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社会制约因素研究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多年来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但2013年以来,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经济下行趋势明显,2014年、2015年尤为严重。这里除了有产业结构失衡、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构成单一等经济制约因素外,还有国企改革包袱沉重、观念陈旧、“官本位”意识浓厚、人口外流、体制机制、信仰缺失等问题及社会制约因素。因此,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国企改革遗留的包袱问题,摒弃“官本位”意识,注重人才引进培养,健全体制机制,还有培育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等,已成为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点。
    关键词:
  • 黑龙江省省直机关工作作风整治问题与对策研究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当前,黑龙江省正处在全面振兴发展的机遇期、经济社会的转型期。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黑龙江的全面振兴,就要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机关工作作风整治和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龙江全面振兴提供根本保障。调研结果表明,省直机关工作作风表现为总体向好态势,但也存在效率低下、标准不高、观念陈旧、纪律性差、担当不足等一些普遍、尖锐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切实做到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强化学习,提升素质;优化服务,建立制度;精心组织,抓好考核;做实做牢“五个好作风”;以问题导向推进作风整顿向纵深发展;以上率下,示范带动。
    关键词:
  • 黑龙江省乡村社会治理困境及对策分析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乡村治,则百姓安。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的治理主体、治理事务、治理制度等诸多变化不容忽视。当下的乡村社会治理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例如一些村级组织管理状态不佳、村干部村务管理泛主观化、村干部在用权方面有偏颇、党组织核心作用弱化、农村集体经济不强等。为此,正确处理“自治、法治、德治”的关系,实现乡村治理的文化渗透,整合乡村法规制度并梳理村级权力清单,切实做好乡村治理绩效评估,实现“三治”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三治”融合是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重构的根本遵循,也是实现乡村治理之“善治”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
  •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多民族聚居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抓好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不仅关乎全省经济发展,也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抓好美丽乡村建设,保证民族地区同步进入小康,加快发展是重中之重。黑龙江属于边疆省份,少数民族多数聚居在偏僻、资源贫瘠、产业基础薄弱地区,而特有的民族文化又是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资源,具有原生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民族文化的价值只有在产业化的转化中才能得到更好体现。由此,如何把民族文化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若措施得力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 黑龙江省纪检监察派驻模式改革试点研究报告——以齐齐哈尔纪检监察派驻模式改革试点为例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更是进入了攻坚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和以宪执政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已经成为我国的治国大策和根本的指导思想。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一年多来,改革成果不断涌现,为全省进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摸索出一套改革模式和经验。改革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地区间的差异性较大,在职能权限、管理模式、人员结构、人才储备、思想认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们根据本地实际,总结出改革的一般性规律,为全省即将铺开的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 2018年黑龙江省撤并“空心村”发展中心村对策研究——齐齐哈尔市部分村屯调研实证研究
    出版时间: 2021年09月
    空心村问题的出现,是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由此引发了大量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问题,但是这也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了空间、提供了动力。黑龙江省是中国“大粮仓”,齐齐哈尔是农业大市,空心村发生率逐年提升。正确对待、治理好空心村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要贯彻好国家方针政策,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争取国家试点落地。针对齐齐哈尔市空心村的具体问题要创造性地开展治理工作,为国家全面开展空心村治理、发展中心村工作提供经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