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傅晓华
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文化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个人简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文化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负责人、教授。

    暂无内容
  • 湖南农村水环境污染调研与防治对策
    出版时间: 2019年05月
    湖南是农业大省,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滋生了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的问题,尤为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通过对湖南农村水环境污染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得出湖南农村水环境污染主要是源自生活粪污和种植养殖农业,其次为采掘业不规范和企业排放,且近年来城市企业向农村转移趋势明显。因此,政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错位,在清理农村“历史欠账”的基础上,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村生活规范化、农业现代化、企业规模化。
    关键词:
  • 2019年长沙市人口政策比较调研及对策研究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本文基于比较调研,综合分析长沙市人口政策的成效与不足,在借鉴同类型城市人口人才政策的基础上,提出长沙市人口政策的建议。长沙市人口政策成效明显,人口吸引力逐渐增强,人才引进迈上台阶,人口结构不断优化,但存在人才政策待适度宽松、落户政策需更加精准、配套政策需跟进与落实等问题。建议着眼提升政策的预见性、精准性、协调性、严密性,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完善引才用才新政,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优化人口发展环境,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考虑周全兼顾全面,保持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
  • 文化自信 科技支撑——长沙市文化与科技协调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科技融合是新时代我国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政策抓手,湖南是我国文化大省,自古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之美誉,还有特色的船山文化、梅文化等。湖南全面对接国家“互联网+”战略,全面创新文化科技融合的“湖南湘军”等新型业态,使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发展形成“双轮驱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家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建设的核心政策,为文化与科技融合提供了顶层设计,必然催生其协同发展的强劲动力。科技进步是文化繁荣的“发动机”,优秀文化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灵魂”。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建立科技文化协调创新体系是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的重要途径,是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两型引领、秀美幸福之市”的有效举措。为此,我们通过开展走访调查、开座谈会、查阅文献、对比考察等形式,以长沙市文化与科技融合为例,对长沙市文化科技融合现状做了分析与研究,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了建立湖南科技文化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 2020年湘江保护治理生态补偿调研及政策法规建议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其生态健康是三湘大地永续发展的根本前提。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与“两山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守护好一江碧水”指示,在“湖南一号工程”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开端之年,结合“一湖四水,生态优先”战略,对湘江保护治理进行调研和思考。借鉴国内外水权交易与生态补偿实践经验,提出构建湘江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和政策法规建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