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河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
个人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学术方向为西方哲学和国外文化政策。专著《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一等奖(2011);参与编辑翻译《外国著名思想家译丛》(共65本),译著《胡塞尔思想的发展》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成果译著一等奖(1999);2009~2013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国际基金”(IFCD)首届六人评委会成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A类重大课题“文化多样性与和谐世界建设”;主持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周边国家文化发展状况调查”项目和《中外文化交流年度报告》系列。
    暂无内容
  • 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 开创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新局面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和推进,不仅为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必将改变这些地区的经济地理和文化地理格局。民族地区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实现从“封闭性边缘”向“开放性前沿”的观念转变,更新区域发展思路,创新区域发展模式与相关机制,发挥经济文化通道和纽带作用,成为跨国区域的经济增长极、战略支撑点与文化高地。由于“一带一路”战略将大大提升民族地区在我国改革开放战略中的地位,民族地区,特别是沿边民族地区,应积极筹划构建“跨国文化纽带工程”“跨国文化产业走廊”,与周边国家一道共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跨国的区域文化市场。这一切都将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重要的文化软支撑。
    关键词:
  • 抓住主要矛盾 转变政策思路 建设西南边境地区文化纽带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目前,西南边境地区及相邻国家间已经形成“和平发展”“于我有利”的基本态势,全面“深化合作”成为我国与中南半岛国家间竞争发展的战略趋势,西南边境地区跨境民族的文化纽带作用凸显。然而当前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文化面临双重“断裂”,跨境民族“文化纽带”作用难以发挥。课题组建议应从“外防为主”的政策思路转变为以“根本改善边境群众的文化民生权利”“提高边境地区对外文化影响力”为主旨的文化建设思路。应以建设边境地区“文化纽带”为目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适应建设“文化纽带”的需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言文字互译机制建设,在西南边境民族地区文化体制改革中采取特殊政策,沿边境构筑高位势文化特区。
    关键词:
  • 东北及内蒙古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对外文化交流状况调研报告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从本质上讲,我国沿边民族地区文化形势无论有多少差异,发展应该是个最根本的主题,“发展战略”的制定是首要的任务。课题组认为,必须把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文化发展问题作为我国国家文化政策中一个独立的“单元”来看待,制定专门的“发展战略”,形成配套性的政策。建议强化延边朝鲜族文化产业部门国际竞争力建设,扩大中国朝鲜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建议在边境陆路口岸设立文化中心;建立“中国边境民族地区发展数据评估系统”。
    关键词:
  •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环境和重大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本文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进入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为了适应中国成为全球性国家的新形势,为因应国内外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必须大力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突破文化发展的社会建设瓶颈,必须对一系列制约国内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