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陈弘
机构:湖南科技学院
个人简介:

湖南科技学院院长、教授。

    暂无内容
  • 湘南县域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区域经济已形成了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陆、由高到低的产业梯度分布格局。目前产业梯度推进正逐步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地缘而言,湘南是湖南通粤达海的“南大门”,是典型的梯级过渡地带,毗邻广东、广西、江西三省区。湘南是指湖南南部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合计34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达57153平方千米。早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湖南认识到,必须向广东学习,只有尽快实现由封闭式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才能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湘南开发的请示》,将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三市作为由沿海向内地改革开放的过渡试验区,又称“弹性地区”,并实行一些过渡政策和灵活措施。近年来,珠三角一直是湖南最重要的内外资来源地,湘南毗邻粤港澳,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已初步形成了一批新的产业和企业。2011年10月,湘南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给湘南县域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发展规律,产业转移是指高梯度地区的产业向低梯度地区转移,其转移的产业主要是发达地区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依附加值的淘汰产业。而欠发达地区承接这类产业,一方面可以给本地经济带来增长,另一方面也会带来资源、环境的压力。基于此,我们课题组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调查研究湘南承接产业转移问题,“基于‘生态红线’视角的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于2013年5月底立项,为201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这时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国家级示范区设立已过一年半。示范区建设情况如何?2013年暑期,我们课题组成员深入湘南三市及所辖的18个县区进行调研,并去娄底市及其县区比较考察,形成了湘南县域承接产业转移与建设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