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饶锦兴
机构: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
个人简介:

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院长,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首席研究员,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硕士,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社会组织、社会政策、非营利组织、社会创新及慈善事业等。

    暂无内容
  • 深圳基金会参与扶贫工作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04月
    历经十年耕耘沉淀,深圳基金会在推动深圳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助推新时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瞩目的贡献。而今,深圳基金会勇担责任,敢于创新,充分发挥自身在社会动员、资金整合、行业倡导、平台搭建等方面的优势,按照各自宗旨、理念和业务范围,各尽所能地参与和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已成为深圳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16~2018年深圳基金会在全国共开展或资助开展扶贫项目1051个,扶贫项目支出总计23.34亿元,公共服务、教育、济困帮扶、文化体育是基金会扶贫的主要领域。
  • 2019~2020年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状况、问题及展望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2019年,深圳市社会组织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利好中持续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迈进。社会组织总量在高位稳步增长;整体结构优化,科研类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发展迅速;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发展各具特色。2019年,深圳积极探索社会组织政策创制和机制创新,强化社会组织登记审查和规范管理,持续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展望未来,社会组织“降速提质”成为常态,更多的社会组织将深度参与基层治理作为基本,同时其服务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功能将在“双区定位”下进一步发挥。
  • 2020年基金会参与疫情防控的实践与探索——以深圳为例
    出版时间: 2021年10月
    本文梳理了基金会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主要方式和特点,并通过分析深圳基金会参与“战疫”行动的典型案例,总结基金会参与疫情防控的深圳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基金会在“战疫”行动中所凸显的困难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基金会参与疫情救助缺乏预案和统筹,在信息公开、参与国际合作等方面还待加强,且基金会自身遭受了疫情的重创。因此,为更好地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建议建立跨地区联动机制和协作载体,构建政社协同的信息公开机制,制定基金会参与国际合作的配套措施,并为基金会发展营造公平积极的社会环境。
  • 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背景下的区域慈善合作机制初探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广州市深圳市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不断落实,为广州、深圳两地慈善事业合作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本文就广州、深圳两地如何携手探索慈善事业合作新机制提出以下建议:两地慈善事业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互动机制,为慈善组织合作提供政策支持;两地慈善行业组织共同搭建多样化的慈善合作平台;促进两地科研院校加强慈善理论研究和慈善专业人才联合培养;两地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慈善事业的合作交流。
  • 深圳基金会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过去十年间,深圳市的基金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根据2017年深圳社会组织年报统计情况,本报告概述了深圳基金会的发展现状,并总结了深圳基金会的发展特点和改革创新之处,分析了深圳基金会发展的现状。本报告总结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政策不配套、角色定位不清晰、专业人才不足、公共服务平台缺失等。本报告探讨了深圳基金会的发展趋势,如登记数量快速增长,专业化发展程度提高,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广度和深度日益变化等。在对现状、问题和趋势的分析总结基础上,本报告认为要进一步促进深圳基金会发展,就应该从特区立法层面尝试突破基金会管理制度障碍,加强基金会专业化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