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孙倩文
机构: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个人简介: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一带一路”、工业合作、未来计算等。

    暂无内容
  • 世界智慧城市标准评价发展与展望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随着全球越来越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推进,2016年全球相关机构对智慧城市标准与评价工作的推进步伐开始加快。国际性标准机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家级标准机构英国标准协会(BSI)、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中国国家标准委,以及上海等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军城市自建的智慧城市标准研究机构在相关领域均有成果出台,智慧城市的评价标准正不断完善。
    关键词:
  • 世界智慧城市技术发展与展望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2016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相关的各类ICT技术发展迅速,基础网络技术仍旧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千兆宽带进入应用阶段。开放数据技术应用逐渐成熟,物联网技术应用持续普及和完善,整体性、平台性解决方案成为主流。未来计算、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入初级阶段,但大部分的新兴技术仍需要5~10年才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进入主流应用时期。
    关键词:
  • 新型智慧城市概念研究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关于信息化或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一位中国信息化早期开创者提出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经典三问,并指出,对这些问题我们还知之甚少。还有一位专家说过,我们现在看到的信息技术应用只是“冰山一角”。今天,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浪潮的最前沿,建设实践是百花齐放、如火如荼,但理论研究显单一和滞后,对实践指导不足,尤其对智慧城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研究仍处初级阶段,理论视角下的智慧城市仍局限在“冰山一角”状态。本报告试图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模式,在现有智慧城市建设和研究基础上,对智慧城市理念、内涵以及发展方向和潜力等做一个再思考和再探索,提出新型智慧城市的一个理论模型,探讨其概念特征、结构特征、运行特征等问题,并以北京城市信息化为例,对新型智慧城市概念框架进行验证,并依据这个框架对北京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趋势进行预测,此外,报告还总结了智慧城市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 新型智慧城市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科学的“智慧城市”评价研究,对“智慧城市”发展意义重大,具体可从“前、中、后”三个视角来看。“前”就是对准备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来说,评价框架和指标可对其发展目标、工程布局制定提供前瞻性指导,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中”就是对于正在开展智慧城市实践的城市来说,评价框架和指标可以便于决策者及时调整方案、纠正错误,起到标准优化作用;“后”就是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效果的城市,可以科学衡量“智慧城市”水平,梳理最佳实践和经验教训,优化建设方案,用好建设成果,便于总结提高。
    关键词:
  • 新型智慧城市系统总体结构研究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建设智慧城市就像建造一座楼宇,概念模型明确了建筑的外观风格、基本构成和外部框架;而设计总体系统结构,更为清晰地描绘了内部主要系统和构建,例如电力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等更加具体的组成,为设计施工打牢基础。因此,以往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智慧城市设计架构,有关于城市总体的设计架构,也有关于具体关键系统的设计架构,例如智慧政府、智慧经济、智慧服务、智慧交通等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但是这些架构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各个架构不够全面,尚未覆盖城市全局,二是系统模块的颗粒度不一致。我们在现有各类智慧城市架构的研究基础之上,创新地使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理解城市结构,提出了一个新的智慧城市总体设计框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