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杨立华
机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个人简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教授、公共治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暂无内容
  • 中国超特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研究
    出版时间: 2023年02月
    实现超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解决超特大城市的“大城市病”问题,也是实现我国整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超特大城市面临规模与结构的双重约束:一方面,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与治理能力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超特大城市规模;另一方面,交通组织、空间组团、治理模式等因素影响超特大城市结构,进而影响其规模。基于规模、结构与治理的关系,本专题分析了超特大城市治理主体、模式及历史演进过程,总结了治理挑战,介绍了国内外经验案例,并提出了治理思路和政策建议。第一,在解析城市治理内涵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何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等城市治理主体间的良性互动提升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是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超特大城市治理在空间结构、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设置、组织单元、工作模式、整体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等方面都经过了从传统方式到现代方式的转变,不仅揭示了治理模式的演进特征,也从侧面探究了治理困境的来源。第二,从治理角度出发,分析了超特大城市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超大规模正负效应带来的治理困境与矛盾;二是资源、人口、空间、产业等多元耦合复杂巨系统带来的治理复杂性挑战;三是人们美好生活愿望对智能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第三,总结了国内外超特大城市在都市圈协同、中心城区疏解与社区多元共治方面的经验,并提出建立跨行政区的都市圈常态化治理机构,通过TOD等方式规划形成多中心组团,以及在社区层面形成功能完整的生活圈并推进居民参与治理,对解决治理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第四,提出了两条治理思路和三个关键点。两条思路是:①基于对规模约束的认识,优化资源、人口、空间、产业的关系;②围绕圈层嵌套结构,进行治理模式创新。三个关键点是:①基于资源、环境、治理能力等约束科学控制规模;②促进多中心结构发育与中心城区疏解;③依托都市圈进行协同治理模式创新。第五,提出五点政策建议:①建立超特大城市及都市圈多中心联管联治机制;②建立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多圈层共同体;③推进以人民为中心和社区为基础的家园式治理;④建设文明型智能治理,实现智能治理建设2.0版;⑤通过先行先试,探索超特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应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建立国际引领的超特大城市治理经验,在超特大城市治理领域“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案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