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类延村
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个人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重庆城市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信用治理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1项,发表“诚信”主题论文15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并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3项。

    暂无内容
  • 城市公共空间治理转型与制度创新:以南川区“潮汐摊区”为例
    出版时间: 2025年04月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平衡城市治理秩序与民生需求成为公共空间治理的核心命题。本文以重庆市南川区“潮汐摊区”实践为例,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与社会治理创新理论,解析其突破传统刚性治理的三重路径,包括构建时空弹性规划体系、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协同—社会参与”共治网络、搭建数字治理平台等。该模式通过包容性治理理念重构非正规经济空间,形成秩序维护、经济活力与空间品质协同发展的治理闭环,其创新价值体现为:以法治框架厘清权责边界破解制度真空,以技术赋能重塑治理流程,以公共利益导向平衡商业开发与民生保障。研究表明,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现代化需以法治化厘清权责边界,以技术赋能重构治理流程,以多元共治保障公益属性,为同类型城市提供可复制的制度创新样本。
  • 超大城市信用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出版时间: 2025年06月
    信用治理是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本报告聚焦超大城市信用治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个超大城市为研究对象,详细梳理其在信用制度、信息管理、奖惩机制、信用市场和信用文化等方面的逻辑取向与实践做法。在阐述其对城市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超大城市信用治理面临的挑战,如复杂空间与交往格局下的信用风险、系统耦合与数据壁垒下的协同困境、规则滞后与技术风险下的适应性挑战、主体协同与利益博弈下的治理张力等。针对现存问题,从“角色重构—过程革新—功能升级”视角探索政府在超大城市信用治理中职能转型的理论进路,并从完善信用法治体系、创新信用治理模式、优化信用评价机制和推进信用与城市发展融合等多维度提出优化路径,推动超大城市信用治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