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略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和谐家庭建设
作者:
王琼珠
出版日期:
2011年1月
报告页数:
6页
报告字数:
4562字
所属图书:
中国和谐家庭建设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1.391-396
洪天慧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提出“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的和谐社会目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家庭这个社会的基本单位。由此,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和谐家庭建设成了新的阶段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家庭暴力
和谐家庭
婚姻稳定性
邻里关系
作者简介:
王琼珠:
海南省妇联主席。
相关报告
中国现代家庭的研究
把创建和谐家庭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程
北京城市居民居住空间分异下的邻里关系的重构
北京居民邻里关系研究——从价值观角度谈新型邻里关系构建
业主、邻里与物业:城市社区日常话语
推进社区资源整合,重在自组织能力建设——上海大宁路街道社区资源整合调查研究
白纸坊街道构建城市社区邻里互助新模式——以“窗帘约定”志愿服务为例
老旧街区邻里关系的空间转向——以大栅栏为例
流动家庭外部关系:亲属关系和邻里关系
社区认同与社区参与:社区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与邻里关系的调节作用
文章目录
和谐家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一)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二)和谐家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影响家庭和谐的主要因素
(一)婚姻的稳定性下降
(二)家庭暴力与对子女的溺爱并存
(三)邻里关系淡薄
(四)生活方式存在瑕疵
建设和谐家庭的工作思考
(一)促进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劳动力的就地安置,减少劳动力的被迫流动,提高婚姻的稳定性
(二)推动社保事业发展,保障家庭成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三)加大法制宣传、法制教育和法律惩处力度,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维护家庭和谐
(四)强化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公民的素质,增进家庭关系的平等和邻里关系的和谐
(五)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六)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