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4年城市居住证积分制实施状况调查报告——以上海市为例

作者:
黄苏萍 姚烨琳 张海东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0434字
所属图书:
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基于调查数据,对上海市居住证积分政策实施状况及其效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数据显示实施城市居住证积分制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但在政策实施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报告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上海居住证积分制政策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居住证外来人口人口调控积分制

作者简介:

黄苏萍:复旦大学人口学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口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就业、社会政策等。在《人口与经济》、《城市规划学刊》、Canadian Social Science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高铁对人口流动的作用机制——基于产业布局、城镇分布、行为方式的实证研究”,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高铁影响下上海流动人口构成新变化解析与社会管理创新路径选择研究”,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上海市积分制管理政策实施评估”,上海大学085 工程项目“高铁时代上海城市社会管理”,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城市人口发展战略——一项基于社会政策的综合研究”。参译、参著《大型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技术与实践》《东北区域的科学发展》等,出版专著《建设全球城市的人口战略重构与人口制度完善——基于上海的系列实证研究》。

姚烨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城市化与新移民、社会分层与流动;主要研究成果:《市场化与市场能力:中国中产阶层的生成机制——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论文,合著)、《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与橄榄型社会的形成——以北上广特大城市为例》(论文,合著)。

张海东: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等,在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社会不平等问题领域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译著)20余篇/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方法与经验》(2011)、《上海社会质量研究(2010~2013)》(2016)等。发表的论文包括《城市居民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态度研究》(《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4期)、《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以2010年上海调查为例》(《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4期)等。

文章目录
上海新版居住证与积分政策整体实施效果较好
  • (一)新版居住证与积分申办工作全面推开
  • (二)全社会对居住证积分政策支持度较高
  • (三)居住证积分政策促进了来沪人员有序融入上海城市生活,对来沪人员行为也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
  • (四)居住证与积分政策对人口调控工作提供了较好抓手
政策实施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 (一)来沪人员居住证申办率不高,通过居住证对来沪人员进行日常管理的工作愈加艰难
  • (二)来沪人员对居住证积分政策知晓率较低,而积分政策对来沪人员的申办吸引力与去留影响力也相对有限
  • (三)居住证与积分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受访者对拓展完善上海居住证与积分政策的期望
  • (一)来沪人员对拓展完善居住证积分政策的期望
  • (二)“积分申请者”对居住证积分政策拓展完善的期望
  • (三)熟悉积分制的经办部门管理者和专家对居住证积分政策拓展完善的期望
进一步完善上海居住证与积分政策的对策建议
  • (一)通过各种可能渠道加强对居住证与积分政策的宣传
  • (二)进一步加强居住证政策的优化与执行
  • (三)进一步完善居住证积分政策的相关设计
  • (四)加强居住证与积分等多个管理系统的融合,未来可考虑推行居住证与积分“一证管理”模式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