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长期照护制度分析
作者:
张文娟
出版日期:
2017年7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1030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7.218-231
张文娟
摘要:
总体来看,救助模式作为各种长期照护制度的雏形,因其覆盖范围和救助群体审核条件的灵活多变,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而社会保险模式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兼顾了效率和公平,其由强制性保证的高覆盖率发挥了较强的政策效果。与上述两种模式相比,普享式制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攀升的费用和开支降低了制度的适用性和可持续性;而商业保险式制度模式体现的是经济公平,并未实现对脆弱人群的社会支持,因此需要与救助式制度模式并存发挥作用。此外,正是因为商业保险式制度模式在价格上表现出的高选择性,其在长期照护制度体系中只能处于锦上添花的地位,商业长期照护保险正逐渐演变成为中上社会阶层的专有福利。
关键词:
长期照护制度
救助模式
社会保险模式
普享式制度
作者简介:
张文娟: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印治理比较、民间组织发展、儿童权利方面的研究。
相关报告
老年长期照护服务的理论分析
文章目录
·
背景
概念界定
(一)长期照护
(二)长期照护制度
长期照护制度模式的主要类型
(一)可以选择的主要筹资方式
(二)主要制度模式
·
各种长期照护制度模式的特征比较
各种制度模式下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环境
(一)各种制度模式的兼容性
(二)普享式制度模式——高昂财政开支维系下的社会公平
(三)社会保险式制度模式——共济与平等意识下的选择
(四)商业保险式制度模式——“小政府管理”和“个人自由主义”的结合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