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保障条件研究

作者:
李保平
出版日期:
2017年10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1695字
所属图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宁夏发展战略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我国基于地缘政治、能源安全、全方位对外开放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宁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古代丝绸之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本文在抓住“一带一路”机遇问题上,以及充分发挥宁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试验区

作者简介:

李保平: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学、法社会学与社会治理。

文章目录
观念转变是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
  • (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作为国家战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科学内涵
  •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实现由政府推动向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更加重视市场的理念转变
  •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从突出经济建设向经济、文化发展并重的理念转变
  •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实现由以我为主的单向型思维方式向树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市场理念转变
自治区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宁夏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优势和特色
  • (一)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 (二)中阿经贸论坛和中阿博览会的影响持续扩大
  • (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参与能力稳步提高
  • (四)回族文化的魅力与影响
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特殊优惠政策是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动力
  • (一)深入领会和研判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用
  • (二)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为依托,抓紧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充分开拓发展空间,推动不同主体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 (三)制定符合国家战略与宁夏实际的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并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 (四)制定文化发展与文化交流规划,创新文化交流内涵,参与中阿文化交流活动,实施文化先行战略
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是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运行保障
  • (一)建立与中央部委的沟通机制和与丝绸之路沿线省份联席会议机制,反映诉求,交流情况,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 (二)积极探索中阿博览会等大型平台服务经济建设能力机制,切实提高办会绩效
  • (三)建立宁夏企业走出去优惠奖励机制、宁夏产业优势和企业能力分析评价机制、企业投资风险评估机制,为宁夏企业“走出去”提供帮助与咨询服务,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 (四)要建立文化交流互动机制,保障文化交流项目落到实处
建立在历史与文化传统之上的文化交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桥梁和纽带
  • (一)文化交流是丝绸之路“民心通”工程的重要载体
  • (二)文化传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依据
  • (三)“丝路精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动力量
  • (四)文化传承与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可靠保障
和谐的民族关系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础
  • (一)丝绸之路建设对宁夏社会稳定的影响
  • (二)从中亚、新疆看宗教极端势力发展的“三部曲”
  • (三)文明对秩序的影响
  • (四)依法治区是实现宁夏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