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保障条件研究
作者:
李保平
出版日期:
2017年10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1695字
所属图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宁夏发展战略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0.143-158
方勇
摘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我国基于地缘政治、能源安全、全方位对外开放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宁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古代丝绸之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本文在抓住“一带一路”机遇问题上,以及充分发挥宁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宁夏
丝绸之路经济带
经济试验区
作者简介:
李保平:
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学、法社会学与社会治理。
相关报告
“一带一路”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研究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宁夏发展战略研究综述
干部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问题认知调查——基于宁夏调研问卷数据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阿合作——以宁夏为例
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状、特点与对策研究
构建与发展:固原市“一带一路”建设思路观察
加快完善六盘山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宁夏自发移民与社会治理研究导论
宁夏永宁县闽宁镇精准扶贫实施与成效评估研究报告
宁夏生态移民的历史与现状
文章目录
观念转变是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
(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作为国家战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科学内涵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实现由政府推动向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更加重视市场的理念转变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从突出经济建设向经济、文化发展并重的理念转变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实现由以我为主的单向型思维方式向树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市场理念转变
自治区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宁夏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优势和特色
(一)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中阿经贸论坛和中阿博览会的影响持续扩大
(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参与能力稳步提高
(四)回族文化的魅力与影响
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特殊优惠政策是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动力
(一)深入领会和研判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用
(二)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为依托,抓紧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充分开拓发展空间,推动不同主体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三)制定符合国家战略与宁夏实际的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并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四)制定文化发展与文化交流规划,创新文化交流内涵,参与中阿文化交流活动,实施文化先行战略
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是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运行保障
(一)建立与中央部委的沟通机制和与丝绸之路沿线省份联席会议机制,反映诉求,交流情况,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二)积极探索中阿博览会等大型平台服务经济建设能力机制,切实提高办会绩效
(三)建立宁夏企业走出去优惠奖励机制、宁夏产业优势和企业能力分析评价机制、企业投资风险评估机制,为宁夏企业“走出去”提供帮助与咨询服务,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要建立文化交流互动机制,保障文化交流项目落到实处
建立在历史与文化传统之上的文化交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桥梁和纽带
(一)文化交流是丝绸之路“民心通”工程的重要载体
(二)文化传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依据
(三)“丝路精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动力量
(四)文化传承与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可靠保障
和谐的民族关系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础
(一)丝绸之路建设对宁夏社会稳定的影响
(二)从中亚、新疆看宗教极端势力发展的“三部曲”
(三)文明对秩序的影响
(四)依法治区是实现宁夏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