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7~2018年吉林省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分析报告

作者:
朴今海
出版日期:
2021年3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字数:
25606字
所属图书:
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吉林省各级政府基于省内民族地区实际,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机制,全力汇聚社会资源,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尤其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使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吉林省民族地区因自然条件恶劣及地方经济发展滞后,仍然存在人口流失严重、贫困人口参与度低、内生动力不足、脱贫稳定性低等一系列问题,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要立足民族地区实际,从长计议,千方百计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流失与“空洞化”问题,多措并举,引入人才,重点培育“造血功能”,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关键词:

产业结构贫困特征脱贫攻坚

作者简介:

朴今海:延边大学民族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博物馆馆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跨界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等。研究重点集中于民族理论与政策、东北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跨界民族等领域。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朝鲜族跨国人口流动对东北边疆和谐稳定的影响研究”、国家民委重点项目“东北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吉林省社科规划办重大委托项目“吉林朝鲜族移民史研究”等。在《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广西民族研究》等重要学术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吉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吉林省少数民族研究成果一等奖等。2019年所在的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文章目录
·吉林省民族地区贫困基本情况
吉林省民族地区贫困特征
  • (一)地处边境,深受自然地理环境与基础设施的制约
  • (二)人口流失严重,人力资本匮乏
  • (三)贫困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内生动力不足
  • (四)地域经济发展滞后,脱贫稳定性低
  • (五)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2017年吉林省民族地区扶贫攻坚工作实践
  • (一)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扶贫开发机制
  • (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 (三)汇聚社会资源,推动产业发展
  • (四)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 (五)凸显民族地区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 (六)全力打造返乡创业新局面,加强培育致富带头人
2017年吉林省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主要成效
  • (一)贫困人口总量大幅度下降
  • (二)农村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经济总量迅速增长
  • (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 (四)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吉林省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
  • (二)扶贫专项资金投入不足且管理分散
  • (三)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贫困人口缺乏内生动力
  • (四)全局性建设与地方发展之间的矛盾
吉林省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对策与建议
  • (一)搞好扶贫开发规划,发挥各类主体的能动作用
  • (二)进一步强化金融保险支持
  • (三)“志智双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变农村面貌
  • (五)筑巢引凤,搭建返乡创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