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闲暇、阶级与生活方式:人类学视域下的休闲研究
作者:
王越平
出版日期:
2021年7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8954字
所属图书:
人类学与中国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7.64-82
周大鸣
摘要:
本文分别从人类学休闲研究的历程梳理当下休闲研究可能的领域和理论议题的角度。近代康德、韦伯等学者理性思想的萌发,使得休闲研究更多地被赋予了理性主义的色彩,也打破了以往由哲学家和诗人垄断休闲话语权的局面。对休闲活动的选择,事实上体现的是一个社会对于劳动的放弃,也即对经济活动的放弃。由休闲的时间特性出发,人类学家注意到休闲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间奏的价值,因为其区分出劳动与闲暇不同的活动内容,同时也实现了对于时间的转换。
关键词:
劳动
自由时间
剩余时间
休闲时间
作者简介:
王越平:
王越平,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相关报告
总论
平凉企业员工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的问卷调查研究
劳动最光荣 奋斗最幸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与新要求——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探析
2013年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及2014年展望
底层社会
就业与劳动
马克思幸福观的唯物史观解读
俄罗斯劳动和就业领域的社会公正
文章目录
闲暇抑或闲适:多维视角下的休闲概念界定
(一)“自由时间”与休闲
(二)“欢愉”与休闲
经济理性与文化理性:休闲的人类进化史
(一)经济剩余与闲暇
(二)文化复杂性与休闲时间
(三)文化理性与休闲
结构与反结构:休闲的整体性研究
(一)休闲是劳动的补充
(二)休闲与劳动的互构
观念与内涵:休闲的地方性实践与经验性特征
(一)闲暇空间的研究
(二)休闲活动的研究
(三)休闲的经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