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论乡村振兴立法的功能定位与基本原则
作者:
朱智毅
出版日期:
2021年7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8203字
所属图书:
中国乡村振兴学术报告(2019—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7.237-256
叶敬忠
陈世栋
摘要:
本文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立法的价值与功能、基本原则等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乡村振兴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一些理论支撑与对策、建议。本文指出,村振兴立法不仅要完成将改革经验及成果固定化,以实现政策与法律有效衔接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弥补现行立法不足、重塑农业法体系、规范乡村振兴各方主体行为,以及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农民权益保障构建完整的支持与保护体系的多重使命。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注重“三农”实质公平、强调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的基本原则和导向将贯穿立法始终。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立法价值
立法功能
作者简介:
朱智毅:
朱智毅,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讲师。
相关报告
湖南2019~2020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
2019~2020年长沙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国家与乡村社会权力结构平衡关系再生产
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要求
从脱贫攻坚向全面小康与全域乡村振兴迈进——贫困县(市)武冈市的改革创新实践之路
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路径
年庄村对接乡村振兴的问题与思考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完善基层党建工作
以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全面现代化先行示范区——长沙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老少边穷”县的高质量脱贫奔小康样本——江永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改革创新实践
文章目录
·
“三农”领域立法沿革与乡村振兴立法的背景
乡村振兴立法的价值与功能
(一)实现农业基本法的全面升级
(二)促进“三农”法律体系的革新
(三)克服单纯以政策推进农业改革的弊端
乡村振兴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在立法思路上:纲领性与可操作性并重
(二)在立法内容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三)在立法方式上:遵循科学、民主、依法立法原则
·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