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贵州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类非遗扶贫开发路径研究
作者:
王伟杰
王燕妮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1541字
所属图书: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8.212-224
李霞
王伟杰
王月月
肖远平
柴立
摘要:
利用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等非遗助力扶贫开发是贵州完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创新手段之一。非遗扶贫开发具有明显的政策主导性,需要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并依赖内生性动力,其项目也具有文化属性与科技属性,因而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做大文化资本、人才培养与产品研发相结合、内生性动力与外源性帮扶相结合,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是推动扶贫开发项目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手工技艺
传统美食
作者简介:
王伟杰:
王燕妮:
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为民俗学。
相关报告
后扶贫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理念嬗变及传播创新
徽州文化产业化发展分析
武平传统美食
东北三省乡村文化产业振兴问题研究
甘肃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唐买社吊 指尖拾遗音:非遗文化产业助乡村振兴
天才妈妈项目在非遗传续中助力农村妇女的发展
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及路径研究
花瑶传统手工艺助推当地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京津冀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与产业化协同发展研究
文章目录
非遗扶贫开发的主要内涵与重要特征
(一)非遗扶贫开发的基本内涵
(二)非遗扶贫开发的重要特征
贵州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类非遗扶贫开发的可行性
(一)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类非遗资源丰富
(二)传统技艺在扶贫开发中的集聚效应大
(三)美食制作技艺类非遗扶贫开发汇集了多元主体参与
(四)美食制作技艺类非遗扶贫开发的社会结构条件充分
贵州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类非遗扶贫开发的路径选择
(一)保护与利用并重做大文化资本
(二)坚持人才培养与产品研发相结合
(三)坚持内生性动力与外源性帮扶相结合
(四)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共享机制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