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精准扶贫理论贡献
作者: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24808字
所属图书:
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0.252-279
摘要:
贫困和反贫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课题。为此,围绕贫困和反贫困的理论研究也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的重要研究领域,并且有不少西方学者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国外的贫困和反贫困理论主要区分为西方学者和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的研究,而国内学者则主要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贫困及反贫困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脱贫攻坚不仅使中国告别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而且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既对西方的贫困和反贫困理论做出了历史贡献,又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贫困及反贫困理论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更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反贫困实践的理论升华。
关键词:
反贫困
精准扶贫
绝对贫困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河北省反贫困问题研究
妇女反贫困政策及进展回顾分析
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介入视角(1987~2017)
双进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研究概述
贵州党建扶贫的理论综述
行政治理扶贫研究结论与讨论
探索生态文明和反贫困的路径
如何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的套子湾实践
政策执行与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对西方贫困及反贫困理论的贡献
西方反贫困理论的基本观点
西方反贫困理论的主要不足
我国脱贫攻坚实践对西方反贫困理论的主要贡献
第二节 对马克思主义贫困及反贫困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反贫困理论主要观点
我国脱贫攻坚实践做出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第三节 对新中国反贫困实践的理论升华
毛泽东的反贫困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式扶贫实践的理论创新与不足
脱贫攻坚对我国反贫困理论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