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试点项目的实践

作者:
韩霄 黄恺 赵梦娜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2429字
所属图书: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残联颁布的《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试行)》要求,在“十三五”期间为不易出户或家庭困难的重度残疾人实施康复体育家庭关爱服务。北京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地区,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由中标单位北京市海淀区盎辰适应体育培训中心承接、组织完成了两次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服务。在项目实施中,科学设计试点项目方案,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多方联动,整合资源,保证项目实施,同时严格执行规范,重视质量控制。将康复体育训练的器材送进家庭、将康复体育训练的方法送进家庭和将康复体育训练的服务送进家庭的“三进”服务的实施,为受助对象提供了康复体育服务,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但在试点项目实施中也存在精准服务不足、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性不足、经费不足、项目周期短等问题。据此,本报告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

康复体育精准服务体育锻炼

作者简介:

韩霄:北京市海淀区盎辰适应体育培训中心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体育教育与适应体育。

黄恺: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体育教育与适应体育。

赵梦娜: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体育教育与适应体育。

文章目录
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试点项目的背景
  • (一)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
  • (二)开展试点工作的背景
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试点项目的实施和成效
  • (一)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试点项目的开展情况
  • (二)北京市康复体育进家庭试点项目的实施过程
  • (三)北京市康复体育进家庭试点项目的成效与评价
北京市康复体育进家庭试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 (一)提供精准服务存在一定困难
  • (二)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性不足
  • (三)项目经费不足
  • (四)项目任务周期较短,服务效果难以量化
  • (五)缺少项目后续跟踪指导服务支持,持续性效果受到影响
北京市康复体育进家庭试点项目的改进建议
  • (一)针对残疾人的多样性需求,服务内容应兼顾残疾类别和程度的需要
  • (二)加强街道、社区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化培训,使其能够胜任入户指导的角色
  • (三)加强具有针对性的科学体育锻炼的知识普及宣传,帮助残疾人建立科学运动健身的正确理念
  • (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 (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构远程网络支持服务系统,实现追踪性服务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