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1978~2021年从朝阳区社会建设两次重大改革看“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发展新路径

作者:
连玉明
出版日期:
2022年4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0274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治理创新报告(2020~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朝阳区经济快速发展,朝阳区的社会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成为我国社会建设成效和发展历程的缩影。特别是2008~2018年,朝阳区社会建设快速发展,为朝阳区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功能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朝阳区要在贯彻落实好党中央要求特别是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部署的基础上,梳理发展脉络,总结发展经验,厚植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逐步构建更加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发展框架,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并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

社会建设朝阳区社会治理

作者简介:

连玉明:博士、教授。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2001年,创办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科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担任北京2008年奥运功能区发展规划首席规划师、北京奥运中心区环境建设总规划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奥运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顾问。提出的“城市价值链理论”被誉为世界三大竞争力理论之一。代表作为《城市的觉醒》《城市的战略》《城市的智慧》“新城市主义三部曲”等。2014年,创办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任贵阳市委市政府首席战略顾问、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数权法研究中心主任。代表作为《块数据》《数权法》《主权区块链》“数字文明三部曲”和《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1~No.5)等。主编出版的《数典:大数据标准术语体系》和《大数据百科术语辞典》是全球首部全面系统研究大数据标准术语的多语种智能化专业工具书。现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称号。

文章目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朝阳区社会建设逐步发展,奠定社会治理快速发展的基础
  • (一)积极响应北京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逐步恢复社会建设建制
  • (二)以重大国际赛事为契机,推动社会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社会建设领域“两个改革”和三个“五年规划”期开启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型发展,为朝阳区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发展积累了经验
  • (一)以两次政府机构改革引领社会治理改革,实现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互促互进
  • (二)三个“五年规划”为朝阳区社会建设工作指方向、积经验,社会治理成果不断凸显
面向“十四五”,朝阳区社会治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一)适应新局势: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对社会治理提出新挑战
  • (二)满足新需求: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 (三)实现新要求: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化的阶段性特征对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出更高要求
  • (四)落实新定位:要在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中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朝阳”
  • (五)应对新风险:新型社会风险给朝阳区创新平战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带来新挑战
  • (六)把握新科技:抓住“新基建”机遇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
·统筹好市域、街区、社区三大主体,推进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双向发力
朝阳区“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基本思路与发展理念
  • (一)以政府治理改革为先导,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重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 (二)培育社会主体,扩大社会参与,加强法治保障与科技支撑
  • (三)强化社会治理功能,在维持秩序、维护稳定、确保安全上持续发力,在保障民生、促进发展、增强活力中提供动力
朝阳区“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主要工程与实现路径
  • (一)实施“三社联动”优化提升工程,推动社会治理政策创新
  • (二)开展数据治理生态体系建设工程,推动社会治理平台搭建
  • (三)开展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推动社会服务广泛惠民
  • (四)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动安全保障设施更新
  • (五)开展市域治理专项工程,加快推进城乡治理一体化布局
  • (六)开展文明促进工程,推进形成和谐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