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社会组织治理的过程、特征与未来指向

作者:
丁惠平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2063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组织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基于社会组织的发展动力或阻力主要源于国家所营造的制度环境这一基本判断,本文从宏观层面的国家治理理念变迁、中观层面的政策体系完善、微观层面的治理机制创新三个维度,重点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治理的过程与特征。总体而言,在宏观层面,党和国家对社会组织的治理理念呈现一种从限制到共治的转变。中观层面的政策体系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完备的体系,涉及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内部治理、活动准则、监督管理等具体细则。微观层面的治理机制创新则主要围绕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政府购买服务、党建引领社会组织等内容展开。
关键词:

社会组织社会治理国家治理

作者简介:

丁惠平:丁惠平 江苏海安人,先后就读于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和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社会学和理论社会学;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学习与探索》、《学术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社会学评论》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支持型社会组织与政府互动机制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动员机制研究”;2019年获“江苏社科优青”称号,2022年入选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计划。

文章目录
·国家治理理念中的社会组织:角色认知与结构位置
·社会组织治理的制度环境:构成内容与政策效果
·社会组织治理机制:创新形式与制度效应
·结论及进一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