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进城务工青年身份认同及优化路径——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的视角

作者:
谢素军 谢碧霞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18280字
所属图书: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No.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对粤港澳大湾区1152名进城务工青年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大湾区进城务工青年具有以下特征:职业偏生产运输类,集中于外商、独资、合资企业;月均收入普遍偏低,收入的绝大多数用于租房;不少青年日常仅与同乡交往,甚至基本不与外人交往;青年自我社会地位认同较低,但对未来充满希望;多数青年较少享受所在城市公共服务,较少参加公益活动。针对进城务工青年的身份认同状况作进一步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进城务工青年总体上认同“城市身份”,从“归属性”和“赞同性”身份认同的二元结构来看,“赞同性”身份认同要略高于“归属性”身份认同;但同时呈现“想象中的身份认同”和“现实中的区隔”的矛盾特点。建议从优化服务机制、完善内容供给、推动文化融合、创新参与路径、引导政治参与、防范群体污名化等方面增强进城务工青年的身份认同。

关键词:

身份认同进城务工青年城乡结构粤港澳大湾区

作者简介:

谢素军:博士,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广东财经大学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发展、公共政策、台港澳研究。

谢碧霞:广州市团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政策、共青团工作。

文章目录
调查基本情况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方法
  • (三)样本特征
进城务工青年发展的基本形态
  • (一)职业偏生产运输类,外商独资合资企业较集中
  • (二)月均收入普遍偏低,绝大多数以租房为主
  • (三)不少青年日常仅与同乡交往,甚至基本不与人交往
  • (四)自我社会地位认同度偏低,但对未来充满希望
  • (五)多数青年将继续留在所在城市,目的是积累工作经验
  • (六)青年对所在城市动态关注度较低,城市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 (七)多数青年未能充分享受所在城市公共服务,较少参加公益活动
  • (八)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收入偏低,女性更担忧子女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青年身份认同的主要特征及生成原因
  • (一)进城务工青年身份认同的双元结构:归属性身份认同与赞同性身份认同状况
  • (二)进城务工青年“城市身份认同”呈现浅层融入与深度区隔状态
  • (三)城乡二元身份认同下进城务工青年的有限社会参与
进城务工青年身份认同培育的对策建议
  • (一)优化服务机制,为进城务工青年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二)完善内容供给,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专属公共服务
  • (三)推动文化融合,为进城务工青年消除结构性隔阂
  • (四)创新参与路径,为进城务工青年搭建社会参与平台
  • (五)引导政治参与,为进城务工青年开辟融合新路径
  • (六)防范群体污名化,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媒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