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祖荫竞赛:理解中国农村宗族运行的一个中观机制——基于川、赣、豫三地农村宗族实践的考察
作者:
向勇
孙迎联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21979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2.22-44
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
摘要:
本文基于川、赣、豫三地农村宗族实践的完整经验考察,力图勾勒出理解中国农村宗族运行的一个中观机制,以揭示流动与分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宗族形态的实然状态。研究表明,打工经济的勃兴、农民理性的扩张与劳动力市场价值显化,淡化了宗族的地缘和血缘关系纽带,削弱了农村宗族赖以维系的组织基础。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前中国的基层社会仍以传统社会规范为底色,认祖归宗、报本反始、光宗耀祖、传宗接代、血浓于水等祖先认同和血脉亲情观念依旧是当下乡村社会相对稳定的“恒常”。
关键词:
宗教
田野调查
基层社会
打工经济
作者简介:
向勇:
向勇,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南开大学博士。
孙迎联:
孙迎联,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报告
婚恋问题研究径路
迈向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
转型期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发展的价值特征和路径选择
上下联动:破解中国基层民主困局的应然路径
河南省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及问题研究(2012~2018)
北京市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以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为例
加强上海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嘉定农民出租房“物业式托管”经验值得借鉴
基层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转变——调解作为一种权力技术
北京基层社会协同治理的实践模式研究——以麦子店“问政”实践为例
文章目录
·
问题的提出:国家政权建设与农村宗族形态的三次转型
·
文献综述
“事件团结”与“祖荫想象”:理解农村宗族运行的一个解释机制
(一)“事件团结”的理论内涵
(二)解释机制的再拓展:“祖荫想象”
案例深描:当下中国农村宗族运行的真实图景
(一)农村个体化进程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二)农民社会流动与“能人治族”的兴起
(三)功能性宗族关系的兴起与“同姓团体”的出现
祖荫竞赛:当前中国农村宗族运行的实践逻辑
(一)实践起点:“祖荫想象”及其市场转向
(二)核心逻辑:以“己”为单位的意义世界竞争
(三)基础载体:承载祖荫符号的“事件”
(四)关键要素:本地经济机会与“中坚族人”
·
结论与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