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行动秩序与共意性团结:互联网大规模公益协作的社会机制——以“Wuhan2020”行动为例
作者:
李琳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37页
报告字数:
36876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2.137-173
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弱连接情境给予了一种发展混合关系,甚至强关系的可能,通过协作行动所构建的志愿行动网络构成了一种超越熟人圈子、超脱血缘亲情的新型关系秩序。这种秩序是建立在一种共意性团结中的“共识秩序”和“自发秩序”,这种源自内在伦理性质的秩序所组建的自适应的组织生态,长远来看,符合“历史往往是行动主体的非预期后果”的论点。在“Wuhan2020”的个案中来看,疫情危机所显露出的和人类共同体所面临的共有困境的确是它产生的最直接的因素。但是,实际上这场大规模协作行动能得以有序地实现更在于其开源的价值传统和精神伦理,以及由此形成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作为一种行动领域,在本质上是行动建构的结果,其意义体现为一种行动的临时秩序和初始条件。
关键词:
互联网公益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行动秩序
共意性团结
公益协作
作者简介:
李琳: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报告
互联网公益中的组织间共同创新与目标控制——以乐捐平台月捐项目为例
2020年中国“99公益日”,助力公益持续发力
解放互联网公益生产力
科技创新:互联网公益
网络募捐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文章目录
·
引言
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
(一)互联网公益:“技术—社会”命题
(二)大规模协作:行动的解释主义
案例呈现:“Wuhan2020”大规模协作的社会过程
(一)缘起:危机共识下“Wuhan2020”
(二)行动:志愿行动网络的生产与演化
(三)常态化转型
共意性团结:大规模协作行动的秩序基础
(一)连接情境与行动者群像勾勒
(二)团结基础与行动者共意伦理
·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