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大国小农”国情下“种地人”的未来——以西北地区H村为例

作者: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三村观察”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3941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因为玉米、玉米秆和油渣都可以作为牛羊的饲料,H村土地撂荒情况几乎已见不到。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的变化,直接关系着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数以亿计的农户的生计和前途息息相关,也对农村社会形态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聚焦于宁夏南部G市H村,系统和细致地调研中小农民、家庭农场这两类农业生产者的农业生产方式和需求发现,公司化农场和本地农民群体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二者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对资金、技术、市场及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而在农民内部,中小农民和“家庭农场”之间在以上各方面的差异也不可忽视。
关键词:

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半工半耕种养结合中小农民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三村观察”课题组:张震林,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撰写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部分及统稿;谢怡,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撰写农业社会化服务部分;张菁榕,北京鼎木奇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撰写中小农民部分;刘叶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录音材料整理;彭秋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撰写中小农民部分。指导老师:卢晖临教授。

文章目录
·调研目的
·调研点简介
“半工半耕”模式下H村的中小农民
  • 农业生产方式
  • 农户生计状况
·“种养结合”的新出路——H村家庭农场和合作社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