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生平情境视角下随迁老人拾荒现象研究
作者:
周小昱文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5463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2.224-240
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
摘要:
本文以生平情境为分析工具,通过探究随迁老人为何拾荒、如何拾荒以及拾荒之于他们的意义,揭示了随迁老人拾荒行为所具有的文化意涵。本文发现,在生平情境的作用下,垃圾承载着老人们不舍忽视的经济价值,以维持身体劳动惯习、填补空闲时间以及建立交际圈的方式,进入随迁老人不习惯的城市生活。对老人们而言,拾荒并不陌生,基于忍脏忍臭的身体经验与自给自足的生计经验,拾荒成为一项类似于种庄稼的劳动。面对家人的阻拦,老人们借助平日的观察与反思,主动发展出一套由时间错峰、空间错位、衣着伪装以及随捡随卖构成的拾荒策略,继续在小区拾荒。最后,受家本位的生平情境所影响,“为家而捡”是拾荒之于随迁老人的意义,表现为长者尊严的建立、对家有所贡献以及缓解家庭养老焦虑。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随迁老人
生平情境
类型化劳动
拾荒
作者简介:
周小昱文: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所博士研究生。
相关报告
手机:全球化背景下的“主动”选择——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手机消费的文化和心态的解读
日常知识与生活世界:现象学社会学中的知识社会学思想
河南省“随迁老人”的社会适应困境及其融入路径研究(2013~2018)
身份认同与社区归属:以北京市一项随迁老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
社区“隐形人”的蜕变:北京市随迁老人社区归属感提升的实践研究
沉默的诉求:“局外人”或“局内人”
养老资金收支平衡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系统作用效应分析
人口老龄化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分析
人口老龄化因素引入效应分析
文章目录
·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不习惯的生活与白赚的生意
(一)不习惯的生活
(二)白赚的生意
类型化劳动与“躲着干”策略
(一)类型化劳动
(二)“躲着干”策略
·
为家而捡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