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从并村、并账到并心:村庄撤并的浙江象山经验
作者:
操家齐
郑佳俊
奚潇锋
陈英英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23669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2.243-270
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
摘要:
象山村庄规模调整的模式是从并村、并账到并心,并村和并账是并心的基础,而并心则是并村和并账的最终归宿。并村将中央政策、基层治理与群众利益三者相统一,并账梳理三种情形,调整老村与新村之间的利益,而并心要求上下利益相协调、新村内部相认同、新村发展目标相统一。三个“三”的创新模式使得农村空间布局优化,规模效益初显;并村和并账的顺利进展,展望了村居融合的美好前景;实现了村庄与村庄的感情绵延,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承。浙江象山在并村道路上稳步前进的表现,体现出象山县政府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智慧,而对象山模式的经验总结与分析,将会成为平稳渡过深水区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庄撤并
村居融合
作者简介:
操家齐:
宁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郑佳俊:
宁波大学阳明学院本科生。
奚潇锋:
宁波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陈英英:
宁波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报告
2019年乡村振兴舆情报告
“老少边穷”县的高质量脱贫奔小康样本——江永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改革创新实践
以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全面现代化先行示范区——长沙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完善基层党建工作
年庄村对接乡村振兴的问题与思考
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路径
从脱贫攻坚向全面小康与全域乡村振兴迈进——贫困县(市)武冈市的改革创新实践之路
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要求
国家与乡村社会权力结构平衡关系再生产
2019~2020年长沙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文章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路径
压力与动力:象山并村政策推进的动机与主要障碍
(一)并村缘由:顶层驱动下县乡村的诉求表达
(二)观念保守与利益矛盾:影响村庄规模调整的主要障碍
从并村、并账到并心:象山村庄规模调整动真格
(一)政策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群众先行
(二)落到实处:整合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
(三)“拢、稳、好”三字诀:“象山做法”实效显著
“3+4+5”:村庄规模调整的象山经验
(一)三位一体听民声: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
(二)四维布局解民忧:实事求是,稳妥推进并村进程
(三)五心凝聚谋发展:并村平稳推进的根本保障
·
结语:同心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