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好日子”的社会文化生成:基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婚期选择的田野考察
作者:
高莉莎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3892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2.340-356
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
摘要:
本文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一方面,将“好日子”的生成置于近年来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及少数民族地区生计方式剧烈变化的大背景中考察;另一方面,采用民族志方法“沉”入哈尼族、彝族具体的文化日常生态中,理解他们“好日子”生成的社会机制与深层文化逻辑。
关键词:
社会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
彝族
哈尼族
婚姻仪式
作者简介:
高莉莎:
高莉莎,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相关报告
婚姻的缔结:从“说媒”到“相媒”
梯田搭起的舞台——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歌舞展演的人类学观察
“场域-惯习”:一个哈尼族村寨节日礼俗的变迁——以云南省咪哩村哈尼族春节习俗为例
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内涵、成因与特点
越南老街省哈尼族日常劳动中的性别与分工
民族学田野工作刍议
哈尼族的灌溉制度安排与技术结构及水知识体系
达腊彝族跳公节的变迁
习惯法在达腊彝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达腊白彝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初步研究
文章目录
·
“好日子”的婚礼奇观
·
从“偷来的日子”到“好日子”
“好日子”的生成机制
(一)国家引导与主动调适
(二)“长街宴”与“婚宴”的策略性融合
(三)“好日子”的自我规训与价值认可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