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批判下的异化劳动
作者:
毕照卿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字数:
24411字
所属图书:
异化劳动与劳动过程:理论、历史与现实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2.107-138
毕照卿
摘要:
本文说明马克思转变了以货币为切入点的思路,开始从商品生产中的商品入手,考察劳动过程从商品生产过程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发展变化,并站在资本积累的角度探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生、演变以及发展趋势.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仍然有限度地使用异化劳动概念,但此时的马克思是通过刻画劳动过程中劳动价值的形成、积累乃至异化等确认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价值增殖的根本属性,以此揭示异化劳动的产生原因和重要特征.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二重性
异化劳动
作者简介:
毕照卿: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理事、公共经济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
相关报告
劳动过程视域下的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与劳动过程的历史演变
异化劳动与异化批判的理论发展
异化劳动与劳动过程的当代境况
幸福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合作化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思想的“超循环”演化——“两个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民族理论中国化发展与创新研究之一
农政变迁的政治经济学
当下中国流动工人研究的理论路径
全球化的转型与挑战——金融社会学的考察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劳动二重性向商品二重性转化的逻辑历程
商品的两个因素
从商品二因素到劳动二重性
商品内在矛盾与拜物教的形成
劳动力商品的形成与异化的确立
第二节 商品生产过程向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转变历程
劳动过程的演变与异化
价值生成的演变与异化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绝对剩余价值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
第三节 资本积累与异化劳动的历史辩证法
原始积累:异化劳动形成的历史前提
资本积累:异化劳动在积累中加深
扬弃积累:异化劳动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