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家庭建设视角下依恋、自我分化与嫉妒的关系研究
作者:
罗贤
张伟达
傅王倩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7275字
所属图书:
社区心理学研究(第十四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2.83-97
黄希庭
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陈嫉妒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问卷和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对391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基于家庭建设的视角考察了大学生依恋、自我分化与嫉妒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个体早期的寄养经历对依恋模式和自我分化均会产生消极影响;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大学生的嫉妒体验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分化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个体早期所形成的不安全依恋模式可能会影响其在后期发展过程中自我分化和嫉妒体验。不安全依恋模式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嫉妒体验,而且可以通过自我分化间接影响嫉妒体验,自我分化在不安全依恋模式与嫉妒体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作为家庭建设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寄养经历和依恋模式会导致个体在自我分化程度和嫉妒水平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应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和家庭互动策略。
关键词:
家庭建设
依恋
嫉妒
社区心理健康
自我分化
作者简介:
罗贤:
张伟达: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傅王倩:
相关报告
对农民工自我评价的解读——自我贬损还是自我夸大?
深化家庭理论研究 推动家庭建设实践 努力营造有利于家庭和谐和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
社会信任与家庭幸福感的关系初探——基于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数据的研究
和谐社会视阈下家庭建设的路径选择
建设农村和谐家庭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政府在社区建设中推动和谐家庭建设的对策研究
秩序变化中的关怀:安徽省“幸福家庭建设”实践
2021年广州青年婚恋服务需求与婚恋服务发展报告
性别平等视角下的妇女与家庭建设
第16次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报告(2021年)
文章目录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二)依恋维度、嫉妒体验和自我分化的相关分析
(三)中介效应检验
讨论
(一)大学生依恋、自我分化与嫉妒的总体状况
(二)大学生依恋、自我分化与嫉妒的关系
(三)依恋与嫉妒关系: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
·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