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关系的优势”命题有一个前提或预设,即关系具有传递性,实质上格兰诺维特论述的只是“朋友关系”的传递性,可简称为“关系传递性”。然而,如果该预设的成立还需要有更基础的预设,甚至需要有很强的预设,那么基于该预设得到的研究结论就不会太牢靠。就“关系传递性”预设来讲,还可以追问很多问题。比如,一个人的朋友的朋友为什么、凭什么、如何有可能以及具体怎样变成此人的朋友?格兰诺维特关注的朋友关系传递机制无非只是在信息这个特定维度上来讲的,而并不是对朋友关系传递性的本真分析。按照充足理由律,在经验世界通常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朋友关系中蕴含着内容,纯粹抽象无内容的朋友关系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如果换一个内容维度来看,我们完全可能说关系不具有传递性。例如,就“借钱关系”这个维度讲,我们不能说关系具有传递性:如果A将钱借给朋友B,B将钱借给朋友C,通常据此推不出A也将钱借给朋友C。当然,这些说明都预设了世界具有可理解性或者有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