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基于资源环境视角的超特大城市规模及结构战略研究

作者:
课题组 李晓江 胡京京 吕晓蓓 罗彦 吴春飞
出版日期:
2023年2月
报告页数:
124页
报告字数:
76732字
所属图书:
大城大道:中国超特大城市发展规模及结构战略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超特大城市及其所在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地区,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地区与主要载体。当前超特大城市面临的最重大挑战就是“城市病”问题。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超特大城市,不仅仅在于科学认识城市的规模合理问题,更在于能否切实解决好“城市病”问题。因此对城市规模与结构的认识,应当从“城市病”这一重大命题出发,深入剖析其内在机制规律,结合来自工程实践的实证性研究,以寻求城市规模结构的解题之道。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①如何科学认识超特大城市的规模与结构?②如何解析城市资源环境的复杂性与特殊性?③如何深入认识城市规模与资源环境“城市病”的相关关系,以及具体影响?④在有限条件下仍应当充分认识“双碳”目标对城市的影响,探索发达城市群地区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策略。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超特大城市的空间特征认识与识别;②国土分区与分区资源环境特征及影响分析;③城市规模结构与资源环境“城市病”问题的相关性:基于市域层面的实证研究;④“双碳”目标对城市结构规模的影响:基于城市群的实证研究;⑤国际大都市“城市病”治理经验;⑥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通过研究,本文从超特大城市“城市病”治理的角度,提出四项发展策略和八点政策建议。四项发展策略主要包括:①认识国土资源禀赋差异,应重视水资源约束,提倡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②着力中心城区“城市病”治理,提升美好生活品质,积极推动超特大城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资源环境消耗相对减少;③通过划定发展边界、功能疏解、市域人口产业布局优化等手段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以系统保障区域生态安全;④从产业转型、城乡建设领域改造、国土空间开发等方面推动超特大城市绿色低碳的全方位转型。八点政策建议如下。①倡导基于自然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脱钩;落实“双碳”目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三大发展理念。②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出台有利于中心城区疏解的法律法规;尽快健全完善绿色低碳的法律法规体系。③完善各类标准规范,提高标准;加快城市“双碳”标准体系建设。④实施刚性约束的目标/指标考核与评估,超特大城市率先实行污染排放总量与强度双管控,率先设立碳减排约束指标。⑤发挥规划管控作用,加快制定都市圈区域规划;加快加强市域范围内“三区三线”管控。⑥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健全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强行政监督和执法管理能力。⑦实施治理行动,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开展大气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工程治污的同时实施生态修复。⑧提升治理能力,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加强国际交流与互鉴;提升环境治理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城市发展城市环境超特大城市

作者简介:

课题组:课题组组长 李晓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原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京津 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成员 胡京京,中规院学术信息中心副主任;吕晓蓓,中规院西部分院总规 划师;张永波,中规院学术信息中心主任;罗彦,中规院深圳分院总规划师;刘昆轶,中规院上海分院副总规 划师;王文静,中规院西部分院研究中心主任;陈婷,中规院西部分院主任规划师;吴春飞,中规院上海分院 规划师;尹俊,中规院上海分院主任规划师;何舸,中规院深圳分院主任工程师;黄斐玫,中规院深圳分院主 任工程师;孙若男,中规院信息中心工程师;以及中规院西部分院翟丙英、谭琦川,中规院上海分院胡从文、 张尊昊,中规院深圳分院牛宇琛、王青子,中规院学术信息中心何佳惠、秦奕等。

李晓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京津 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胡京京:中规院学术信息中心副主任

吕晓蓓:,中规院西部分院总规 划师

罗彦:中规院深圳分院总规划师

吴春飞:中规院上海分院 规划师

文章目录
·摘要
主要任务与技术路线
  • (一)总体研究思路
  • (二)研究难点与认识
  • (三)研究重点
  • (四)技术路线
超特大城市规模结构的空间特征认识
  • (一)研究方法与案例选取
  • (二)城市空间识别类型
  • (三)分类城市空间特征
  • (四)空间分类特征与“城市病”关联
  • (五)小结
国土层面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 (一)我国资源环境的整体情况
  • (二)基于资源环境要素的地理区划
  • (三)基于分区特征的主要城市资源环境约束
  • (四)小结
市域层面资源环境问题实证分析
  • (一)案例选取与研究范围
  • (二)水资源利用
  • (三)水环境污染
  • (四)大气环境污染
  • (五)固体废弃物污染
  • (六)生态安全与绿色福祉
  • (七)小结
城市群层面碳排放实证分析
  • (一)研究范围与工作方法
  • (二)大湾区区域碳排放总体特征认识
  • (三)县(区)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
  • (四)城市样板地区的碳排放特征与进一步认识
  • (五)小结
国际大都市经验借鉴
  • (一)伦敦:全球“大城市病”治理的先行者
  • (二)东京:首都圈规划领衔,多策并举
  • (三)小结
基于资源环境的超特大城市发展策略
  • (一)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制定差异化策略
  • (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 (三)着力中心城区“城市病”治理,提升美好生活品质
  • (四)区域协同,保障生态安全
  • (五)绿色低碳的全方位转型
政策建议
  • (一)倡导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价值观与发展方针
  • (二)建立法律法规体系
  • (三)完善各类标准规范
  • (四)实施刚性约束的目标/指标考核与评估
  • (五)发挥规划管控作用,优化规划方法
  • (六)推进体制机制建设
  • (七)实施治理行动
  • (八)提升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