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关于构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机制的探析

作者:
深圳市都市阳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播瑞歌应用心理学研究所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8914字
所属图书:
深圳妇女儿童发展报告(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孩子健康和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保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正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基于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现状分析,结合深圳市构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校社协同机制的实践案例,剖析家校社协同机制的优势和作用,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还存在差距,对于各自所承担的责任还缺少理解和认同,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还未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渠道和机制。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推动构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共同体,树立和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同责共育意识,建立健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信息平台。

关键词:

干预模式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机制

作者简介:

深圳市都市阳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播瑞歌应用心理学研究所课题组:课题组组长:严铁鹰,深圳市播瑞歌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理事长,研究方向:社会治理,家庭教育,婚姻家庭,儿童友好,EAP服务。课题组成员:李莹、李馥、江丽琴、吴亚男;主要执笔人:李馥,江丽琴,吴亚男;李莹,中华女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长期从事妇女儿童议题研究;江丽琴,有丰富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及婚姻家庭经验的国家心理咨询师;李馥,深圳市播瑞歌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吴亚男,深圳市播瑞歌应用心理学研究所职员。

文章目录
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 (一)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
  •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干预模式及局限性分析
  • (一)家庭教育
  • (二)学校教育
  • (三)社区教育
  • (四)家校共育
深圳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机制的实践
  • (一)家校社协同机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条件
  • (二)家校社协同机制初探:大鹏新区“儿童议事会”
家校社协同机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一)推动构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共同体
  • (二)树立和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同责共育意识
  • (三)建立健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