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课后服务供给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
杨德军 黄晓玲 朱传世 范佳午 王凯 余发碧 杨帆
出版日期:
2023年1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4136字
所属图书:
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22~2023)
摘要:

在“双减”政策实施半学期后对北京市6个代表区的学校课后服务供给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校课后服务供给相对平稳,师生参与率全国领先,课内、课后课程一体化发展目标清晰,共同指向“五育并举”,但也存在课程供给不足、吸引力有待增强,专业教师不足、教师负担重,安排有待优化等问题,还需进一步通过统筹校内校外资源丰富供给,衔接课内课后育人活动优化安排,切实减轻校内教师负担,加强动态监测和效果评价等措施引导课后服务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北京市“双减”政策课后服务

作者简介:

杨德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教材政策。

黄晓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课程建设。

朱传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教材建设。

范佳午:博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物理课程教材建设。

王凯:博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教材政策。

余发碧: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教材建设。

杨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建设。

文章目录
调查结果
  • (一)供给率和师生参与率
  • (二)供给内容与方式
  • (三)课后服务具体安排
  • (四)课后服务保障条件
  • (五)总体评价与突出问题
分析与讨论
  • (一)课后服务供给的“存量”和“增量”问题
  • (二)课后服务内容和时间的合理结构问题
  • (三)素质拓展活动领域划分及均衡发展问题
  • (四)课后服务统一性要求与差异性安排问题
  • (五)关注学生需求差异性与参与积极性问题
  • (六)教师承担任务适切性与管理精细化问题
  • (七)校内教师减负与多元专业师资进校园问题
  • (八)学科骨干教师如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问题
  • (九)关注不同类型学校和城乡差异问题
思考与建议
  • (一)统筹校内校外资源丰富供给
  • (二)衔接课内课后育人活动统筹安排
  • (三)切实减轻校内教师负担
  • (四)突出区域及学校发展特色
  • (五)“家校社”协同育人
  • (六)加强动态监测和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