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演变与成效分析

作者:
叶堂林 吴明桓
出版日期:
2023年7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24925字
所属图书:
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创新已成为当前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资源能够以流的形式实现跨区域流动,流空间将成为推动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新组织形式。运用流空间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对城市群创新格局的进展与成效进行研究,对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报告借助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科学技术服务业的资本互投数据,构建了基于流空间的京津冀城市群创新资本流空间网络,并运用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直观展示了2012~2021年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的基本特征及演化趋势。其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深入分析了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的宏观格局和微观特征,试图找寻当前流空间下节点城市之间的创新关联特点以及变化趋势。最后,运用面板回归分析方法,从创新能力、创新投资、人才资源、产业结构四个角度对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找寻影响节点城市创新资本输出和创新资本输入的关键要素,进而为推动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更好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京津石“三足鼎立”的流空间格局基本形成,节点城市之间的创新关联愈加紧密;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结构日趋复杂,关联数量和关联强度提升趋势明显;京津石在创新资本流空间中占据重要地位,节点城市之间的地位差距逐年缩小;节点城市的独立性特征愈加明显,推动信息利用效率提升和流空间发展;京津石三地的资源控制能力凸显,创新资本流空间资源分布趋于协调稳定;京津石构成规模最大的创新关联子系统,子群内部成员创新关联程度提升显著。由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应借助核心城市的力量带动外围城市实现更多创新互动,优化区域创新流空间结构;二是应持续推进京津冀实现区域间创新协同发展,构建多元主体相互协调支撑的区域创新流空间;三是应积极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融合,形成产业升级与技术研发互为供求的发展模式;四是应加强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引进,积极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关键词:

京津冀社会网络分析法创新资本流空间

作者简介:

叶堂林: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库)执行院长、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研究平台)执行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长城学者”特聘教授,京津冀蓝皮书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连续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主持委办局委托及横向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获“优秀皮书奖”一等奖8次、二等奖2次。25项研究成果获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19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4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采纳。先后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优秀主讲教师、后备学科带头人、首批经贸学者等。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政府参事室特邀专家、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保定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入库专家等。

吴明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创新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引擎,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二)城市群是创新活动产生的重要空间载体,推动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创新发展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三)流空间成为当前及未来城市群创新的新组织形态,加快城市群创新流空间形成对推动城市群以创新带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
  • (一)文献综述
  • (二)分析框架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一)研究方法
  • (二)数据来源
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流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化分析
  • (一)京津冀城市群创新资本流空间宏观结构特征
  • (二)京津冀城市群创新资本流空间微观结构特征
京津冀城市群创新要素流空间的影响因素探究
  • (一)指标选取与变量说明
  • (二)模型构建
  • (三)实证分析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