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

作者: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23年9月
报告页数:
41页
报告字数:
36913字
所属图书: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22年至今,黄河流域九省区在生态保护和修复、水沙调控、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污染治理、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仍面临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频发引发黄河治理难度加大、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仍然较强、“双碳”目标与能源粮食安全保障任务赋予双重使命等挑战,未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从控制污染转向系统治理、从条块分割转向协同共治、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转向顺应自然休养生息、从高碳增长转向绿色低碳发展、从非均衡转向流域均衡发展。黄河流域九省区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完善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强化黄河流域绿色发展能力、激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增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承载能力、加快黄河文化体系建设、提高黄河流域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协调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生态保护黄河文化黄河流域

作者简介: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课题组组长:王承哲,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政治学、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课题组副组长:李同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王玲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生态经济。执笔:王新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左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盛见,博士,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郭志远,博士,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彭俊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赵执,博士,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管理;秦艺文,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程文茹,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

文章目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和重要进展
  • (一)分类施策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屏障功能不断强化
  • (二)统筹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黄河安澜底线进一步筑牢
  • (三)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 (四)加强环境污染系统治理,黄河“毛细血管”持续净化
  • (五)优化调整区域城乡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 (六)积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
  • (七)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民生福祉日益改善
  • (八)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高效协同发展合力明显增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和展望
  • (一)面临的形势
  • (二)发展展望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
  • (二)加强系统治理,强化黄河流域绿色发展能力
  • (三)加强创新驱动,激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 (四)加强核心带动,增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承载能力
  • (五)加强保护传承,加快黄河文化体系建设
  • (六)加强民生改善,提高黄河流域公共服务供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