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长三角能源供求协同的碳中和路径研究

作者:
周伟铎 周冯琦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9117字
所属图书: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研究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碳中和能源转型的关键区域之一。由于能源供需端条件不同,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在区域层面上是多样的。如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区域碳中和路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利用低排放分析平台(LEAP),采用基准情景、能源强度降低、能源结构改革、供电技术创新和政策混合5个情景(64个子情景),对长三角地区供给侧和需求侧协调的碳中和路径进行了评价。模拟结果表明,第一,64个子情景中,有22个子情景可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第二,在能源强度降低情景中,能源强度每年降低6%,可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第三,当平均年能源强度降低4%或以上时,政策组合情景可产生21个具有实现碳中和路径的子情景。此外,到2060年,终端部门的电气化水平至少应达到64.19%。第四,发电厂部门实现零碳排放可分为14个子情景,但年能源强度应至少降低4%。运用层次分析法,采用区域碳中和路径指数对22个子情景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能源强度降低、能源结构改革和电力技术创新的混合政策能够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本研究可为政策制定者制定有效政策实现碳中和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长三角能源结构碳中和电气化

作者简介:

周伟铎: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经济学。

周冯琦: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环境绩效管理体系研究”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经济、区域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政策等。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决策咨询二等奖及中国优秀皮书一等奖等奖项。

文章目录
·引言
理论与方法
  • (一)模型框架
  • (二)LEAP-YRD模型的情景构建
  • (三)区域碳中和路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结果与讨论
  • (一)CO2排放总量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模拟
  • (二)需求端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
  • (三)供给侧的CO2排放和能源生产
  • (四)全面评估长三角实现碳中和的途径
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结论
  • (二)政策建议
·附表